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9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118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08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13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现场遗留物是犯罪嫌疑人在作案过程中,遗留在犯罪现场上的物品或物质,它对刻画犯罪嫌疑人,证实犯罪有重要的价值。所以,侦查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现场遗留物的发现、提取和利用,通过认真分析、研究,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62.
近年来,计算机犯罪呈持续增长势头,但由于缺乏证据证明,只有不到百分之二的此类案件的犯罪分子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证据获取的关键阶段——计算机取证工作存在漏洞。计算机取证程序是计算机取证的核心,忽略或"交换"任何一个步骤都会影响取证工作的完整性,导致错误结论的产生。同样,不合理或不充分的计算机取证活动将会造成无罪之人蒙冤、有罪之人逍遥法外等恶果。我们分析了现有几种计算机取证程序模式及其所存在的缺陷,并以集中型计算机取证程序模式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取证程序模式——增强型计算机侦查取证模式,以期对以计算机取证程序的规范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3.
在笔者工作过程中,遇到了多起利用口香糖技术开锁的人室盗窃案件。随着犯罪的智能化。在犯罪现场很少能找到遗留的足迹、指纹等物证。此时,塞在锁心内的口香糖成为重要的现场物证。当前,公安机关正在进行DNA数据库建设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在本文中,  相似文献   
64.
侦破案件必须掌握犯罪嫌疑人在犯罪现场心理行为信息。DNA检验结果能够明确犯罪现场心理行为信息中"是谁"——主体问题,"是何物"——工具、手段问题,"是如何进行"——过程性问题,"是否具有可信性"——价值评判问题。  相似文献   
65.
犯罪现场勘查的传统理解已经不能适应实践的需要。对勘查客体、勘查现场和勘查对象的认识都应以实践发展为尺度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修正和完善,以指导侦查实践,满足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66.
陆而启 《证据科学》2014,(5):517-543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方开示义务如“邯郸学步”,这是把一种可能无需法律规制的常识判断转化为一种程序规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具有无罪的指向性、整体的意见性以及形态的中介性,这一概念发展了证据形式和证据种类的理论。然而这个规则既无根基也无后果,一方面,在我国官方垄断取证的背景之下“,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护不可能对控方造成突然袭击,还可能被认为是狡辩而不受待见,而辩护方的所有取证活动必须汇集到控方的单向证明活动之中才被看做是证据;另一方面,倘若被告人并未履行“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开示义务,尽管出于辩护本能,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对被告人而言,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后果。须知在英美法系国家为寻找真相而要求庭前开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也可能事与愿违。因此,在我国“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只关注了为了削弱程序抗辩的证据交换问题,而未考虑辩护方的证据收集能力的前提问题以及控诉方怠于为反对抗辩而积极取证的责任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抗辩是辩护方证否的权利,及早提出可以防止追诉机关的错误积重难返;又基于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反而是控诉方要承担的一个证实的义务,要求其积极核实和审查。  相似文献   
67.
一、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简介指纹自动识别系统是运用模糊数学原理,以指纹数据库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对数据库的处理和操作,实现指纹资料数字化,从而达到自动筛选和匹配指纹特征,寻找相同或相似指纹,快速完成指纹比对查询,最终为刑侦工作提供破案信息。系统具有捺印指纹、现场  相似文献   
68.
犯罪现场是与犯罪行为有关的空间存在,其不仅反映了犯罪结果的现场状况,也是收集犯罪证据的主要空间。犯罪现场具有特定的要素和结构。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属于犯罪现场系统摄影的一部分,它与犯罪现场重点部位具有内在关系。刑事摄影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类型犯罪现场重点部位的特定表现和勘查重点进行拍摄,并应根据不同犯罪现场中具体重点部位的客观状况和现场记录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摄影方法完成拍摄。  相似文献   
69.
70.
影视作品中,刑侦专家到达犯罪现场后,只要掏出一瓶液体喷洒在相应区域,就能轻松发现现场中遗留的血迹。诚然,这种名为鲁米诺的化学试剂是刑侦领域内用以显现犯罪现场中潜在血迹的主要方式之一,但这一技术方法在现实世界中远不如影视作品中描绘的这么神奇。各方因素都可能对刑侦专家在犯罪现场的判断造成干扰与误导。为此,刑侦专家也在不断努力,以寻求一种能够替代鲁米诺的潜在血迹显现技术。目前,一种名为"红外显影技术"的新科技已经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