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67篇
工人农民   53篇
世界政治   14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8篇
法律   585篇
中国共产党   1525篇
中国政治   1813篇
政治理论   830篇
综合类   1186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11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90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433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427篇
  2008年   450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355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学理论》2015,(28)
高技术时代,筑造中国梦并实现其政治功能,离不开人民群众意识形态中的正确历史观与科技观。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意识形态领域对科技与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反映,具有与时俱进的动态历史特征。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助于人民群众凝聚中国梦共识,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意识形态价值。  相似文献   
182.
《学理论》2015,(25)
柏拉图的正义观是古希腊社会政治哲学思考的高峰,他从可经验的个人正义开始,进一步对正义问题的理性追问、辩证归纳,揭示出正义的本质,并以此构想出理想的国家,提出国家的正义就是整个社会的和谐、秩序与幸福,力图以此伦理国家挽救城邦于危机之中。其正义观是国家主义正义观,德行之治、知识与教育对正义观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3.
《学理论》2015,(11)
"90后"大学生的公平观整体是好的,但由于受"90后"思想特点的影响出现了新的情况和问题,一部分大学生存在投机思想,在大学生群体间不公平感普遍存在,且在面对不公平问题时,部分大学生难以作为等;分析原因在于大学生个体价值观偏离、高校公平教育引导缺失等。由此提出高校中提升大学生公平观教育引导的三项对策,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努力营造校园公平的氛围。从而引导大学生树立符合社会主流的公平观和构建有利于大学生成长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4.
礼乐教化是儒家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汉代礼乐教化观的复兴以陆贾、贾谊为代表,在礼乐教化的目的上,继承了孔孟的"仁义"思想;在具体的教化措施上吸收了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董仲舒通过阴阳五行化的自然天道观论证礼乐教化的合理性,实现了礼乐教化观从"人性论"向"天道观"的转型,最终由《白虎通义》进行总结,实现了礼乐教化的法典化。其结果有助于国家"大一统"政治秩序的实施,却在一定意义上压制了人性的自由发展,改变了先秦儒家礼乐教化观自然发展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185.
《学理论》2016,(4)
数学建模即为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建立的数学模型,它是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纽带。结合教学案例,利用认知心理学知识,提出促进学生建立良好数学认知结构以及数学学习观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86.
《学理论》2016,(7)
天人关系是儒家文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在这方面都有十分丰富的论述。其中蕴含的生命智慧,比如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对道德价值的高扬、对"天人合一"境界的追求等内容,通过创造性转化,可以为当前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87.
人的本质问题,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个永恒探讨的话题。马克思在批判和继承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基础上,立足于现实的人,从社会实践出发,系统地探讨了人的本质内涵,形成了科学的人本观。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形成,经历了早期的"自我意识"人本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的"类本质"人本观、《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期的"社会关系总和"人本观和《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人的需要"人本观的长期逻辑演变。从文本学的角度系统梳理马克思科学人本观的逻辑进程,对于我们当今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8.
美与丑是一对美学范畴,从古至今对于美的研究可谓详实,而对于丑的认知就存在诸多的误区。审美会习惯将丑推向其对立面,而忽略审丑的美学意义。中国人审美中习惯于感官愉悦,而审丑是需要勇气和胆魄的。另外,丑的特性美是充满生机活力的,而艺术中的丑与生活中的丑也是大相径庭的。  相似文献   
189.
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哲学界一直对马克思人性观的特点争论不休。通过深入地研究马克思对人、人性和人的本质的阐述可知,马克思人性观具有以下内容:人性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人性是整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人性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人性观的这些内容决定了马克思人性观的实践性、全面性和生成性等特点,正是从这三个方面出发,马克思人性观实现了对西方传统人性观的片面性、抽象性和永恒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0.
《干部人事月报》2014,(5):30-33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首次提出"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并阐述了其必要性。从此,"独生子女"政策被逐步推向了历史高位,并深刻改变着此后30多年国人的传统家庭观、社会观、职业观。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当"单独二孩"的窗口缓缓开启,早已适应了在"独生子女"惯性思维下生活和工作的人们,是否乐于接受这种改变?不同人群给出了不同答案,尽管绝大多数职场妈妈们尚未表态,紊以“职场晴雨表”著称的招聘市场,却在第一时间有了反应——“是否有‘二孩计划’”已经赫然出现在一部分企业招聘的必答选项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