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熊十力和梁漱溟作为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奠基人,在近现代思潮中对科学的看法既有相同之处,又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两人科学观的总结和比较,认为他们都是从思想层面上探讨科学对人类的意义,并通过划分科学与玄学的不同领域肯定科学在经验界的地位。但是,两人又以不同的方式切人科学概念,在实现科学与玄学的融通问题上解决理路不甚相同,对科学的态度虽一致但背后的缘由也不同。这些不同不仅体现了两人不同的为学理路和学术特色,从某种意义上也展现了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化的不同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南朝玄学与魏晋玄学有着本质的不同.南朝玄学保留了挥麈清谈、善言老庄、剖玄析微等玄学很多外在的特征,却失去了其以道家自然主义否定儒家礼教的内在主旨,形式化为一种名士的礼仪时尚.对陆德明的学术也应置于整个南朝学术背景下考察.南朝学术是开放、自由的,是不拘一家、不拘一教的.除了经学占据主导地位外,子学也有着重要的位置,与玄学、儒学、佛学、道家学说等相互影响、共同发展.陆德明<经典释文>顺应学术趋势,适应时代需要,体现出南朝学术趋于统一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魏晋风度是中国历史上一种标志性的时代精神和重要的文化表现,它产生于曹魏末年,延续至晋。"魏晋风度"是对魏晋时期士人文化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的概括,精准地指出了这种文化的本质与内涵。魏晋风度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并对后世的中国文人及中国的文化哲学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五四期间思想争鸣,西方科学与民主的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此时,出现了一场"科学与玄学"的大辩论,各方思想观点激烈碰撞,促进了人们认识的升华。本文旨在通过述评这场论战,倡导运用唯物史观融合西方科学思想与东方人文文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名教"、"自然"内涵的追溯,以及对魏晋时期名教与自然之辩的三个时期的论述,梳理了名教自然在魏晋时期的发展历程,指明了该时期思想由传统学术向抽象思辨的发展趋势,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名教寻找到了存在的根本性基础和合理性依据,从而自觉的融合儒道二家,实现了孔老思想的会通。  相似文献   
16.
张富春 《求索》2014,(6):141-145
支遁精于佛理,又学擅《老》、《庄》,其诗文中高度玄学化的佛菩萨及高僧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前所未有的。在玄风昌炽的东晋,佛教图风易行,玄学化的佛菩萨易为士人接受。支遁所塑造的这些形象尽管亦佛亦玄,召士气十足,但绝非玄学名士。玄学化是方便教化的权宜之计,撩开玄学的面纱,可以窥见其佛高于玄的真正意图。  相似文献   
17.
牛军 《思想战线》2002,28(2):93-96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这一命题都在不断地促进、丰富着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建构。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期是继汉开唐的重要历史时期,而魏晋"风度"历来被文人雅士所乐道,甚至有些商品也标榜为"魏晋风度",但这种"风度"是一种虚玄社会思想的反映,可言不可取.这种社会"风度"成为玄学教育思潮产生的精神土壤.  相似文献   
19.
玄言诗作为一种诗歌类型 ,其产生和发展必有来自文学系统自身的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受玄学言意之辩的影响 ,魏晋文学理论认为文学应把表现某种形而上的义理当作义务 ,这就给诗歌谈玄说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先秦以来的诗歌创作就已存在说理论道的情形 ,至魏晋受老庄玄学炽盛的影响 ,集中以玄妙语言阐讲老庄之道 ,便蔚然成风 ;魏晋清谈作为一种口头创作 ,其谈论的内容及语言风格 ,对玄言诗追求简约平淡的创作风格 ,有很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晋玄学法律思想是对自西汉以来取得一尊地位的儒家正统法律思想的第一次冲击。玄学法律思想围绕“名教”与“自然”的关系,从本体论的角度对纲常礼法的根源作出新的解释,试图超越儒家正统法律思想,建构新的治世理论,但终因未理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而只能向儒学回归,并在回归中消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