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邓凌云 《世纪桥》2010,(21):23-24
东晋兴盛起来的玄言诗,是与玄学清谈之风相适应的。玄言诗使诗歌走上了不健康的发展道路,然而其"清虚恬淡"的风格与玄学名士的玄远恬淡心境相吻合。陶渊明、谢灵运的田园山水诗,挖掘了玄言诗清虚恬淡的风格和意蕴,开创了诗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32.
读老钩沉     
什么是道当初,老子穷毕生精力,以五千言作博大精深、言简意赅的诠释,应是最有权威的答案了。然而,在老子之后2500余年的历史长河里,又有三千余家学者不断地就此阐微发幽,汇聚而成世所罕匹的数以千万字的书海文山。而且,直到今日,时人阐发之兴不仅丝毫未减反而日见浓郁,形成“曲高和众”的特别人文景观。这也就意味着,除了老子本人之外,道的“定义”尚有3000多个“修订”本,且数目还在不断增加。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能不能用现代的语言文字加以表述呢答曰:“难。”如果一定要“讨个说法”,那么,只能勉强地说:…  相似文献   
33.
张莉  ;张为华 《求索》2008,(3):201-202
言意之辩在中国哲学史上是魏晋玄学的重要论题之一,在哲学意义上符合中国“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体现在方法论上,则是经典的调和及文化的融合。本文所要借鉴的是言意之辩方法论,特别是得意忘言论,在经典的调和及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的实际指导意义和辨析其在文化交合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4.
周正兵 《前沿》2004,(1):182-186
本文在“经学玄学化”的思想背景下解读《文心雕龙》 ,认为《宗经》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学习六经 ,确立艺术理想的形式规范与审美品格 ,即通过以六经为文体渊源确立形式规范以及通过“体有六义”确立审美品格 ,是“文之枢纽” ,构成了全书的总纲。  相似文献   
35.
将嵇康玄学思想置于竹林时期特殊的政治现实与玄学思潮之中并结合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探讨嵇康以"越名教而任自然"为内核的玄学思想产生的原因。分析认为,政治环境是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现实条件,玄学思潮构成了嵇康玄学思想产生的文化条件,嵇康本人的性格气质则是其玄学思想产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6.
朱汉民  曾小明 《求索》2010,(9):121-122,251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正是他们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新方法。从方法论意义上分析、讨论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可以发现这两大思潮在经典诠释方法方面传承发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37.
玄学与道教     
玄学是哲学,道教是宗教,但它们之间却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它们都以《老》、《庄》与《易经》为经典;道教中人亦谈论玄学玄学中人亦信奉道教,玄学与道教呈交叉状态;名士与道士都热衷于玄言诗的创作。玄学由于信奉老庄、崇尚隐逸、亲近自然熏故第一次把山水作为表现的内容熏开山水诗创作的先河熏而道士由于常年与大山为伴熏故山水诗创作的题材更加宽广。  相似文献   
38.
本文主要以哲学史的分析方法,在对"贵无论"玄学历史资料疏理的基础上,用存有论、认识论以及宇宙观与本体论的思维方法,展现贵无论玄学中的天道观;通过分析贵无论玄学所体现的人生哲学、道德哲学、价值哲学,认识其中的人道论;最后使用"综合分析法学的方法"、"系统论的分析方法"和"比较法学的分析方法",逐一分析贵无论玄学天道观与人道论的关系,并为之添加恰当的自然法内涵.本文将沿着由"以无为本"、"本在无为"到"崇本息末"、"崇本举末"的玄理发展轨迹,研究王弼贵无论玄学思想中自然法、理想法与实在法之间的本体与现象关系.  相似文献   
39.
论魏晋清谈     
魏晋清谈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注意的一种文化现象。对清谈起源、清谈分期及流派、清谈内容、清谈形式问题及清谈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较为细致的分析论证,可以看出魏晋清谈在中国古代思想史、学术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  相似文献   
40.
本文引入哈耶克关于“建构论唯理主义与进化论理性主义”的理论架构,尝试着从知识论基础的角度,对近代中国思想史上的两场论战(“科玄论战”与“民主与独裁”之争)加以重新审视。文章认为,以往仅就“玄学派”的哲学基础———“唯意志论”展开剖析,尚不足以完全凸显其所持的全部观点,也无法充分揭示“科玄论战”双方(分别以丁文江、张君劢为领军人物)真实对立之所在,更不能解释他们两人在“民主与独裁”之争中的各自表现。而从哈耶克所提供的视角切入,则可发现,标榜“科学万能”的丁文江在知识论上秉持的是“建构论唯理主义”,由此导致了他对“全知全能”寡头政治的醉心向往;与此相反,谨遵“进化论理性主义”的张君劢则出于对科学理性局限性的清醒认识,反倒在“新式独裁论”甚嚣尘上之时固守了其自由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