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一是推进资源和要素价格改革,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方面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加强对非传统资源的产权界定和保护;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我国资源税费制度,提高税费标准;再次,要着力推进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态环境容量以及利率、汇率等要素价格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42.
周歆昕 《世纪行》2011,(8):31-31
一、进一步加大污染物总量减排力度,为跨越式发展腾出新的环境容量"十二五"期间,我省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仍在高位运行,据预测,全省水污染物COD和NH3-N排放量将分别新增31.53万吨和2.35万吨。空气污染物SO2和NOX将分别新增12.36万吨和15.12万吨。  相似文献   
43.
转型 环保     
《党课》2012,(1):5-5
环保既是发展。也是转型。资源相对短缺、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我国国情新的基本特征。加强环保可以倒逼经济转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检验转方式成效的重要标志,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环境、促进节约资源会带来大量新的需求,促进技术进步,催生新的产业,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44.
我是河长     
正乔司人富有治水经验。早在宋朝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的乔司人就在钱塘江畔开始垒砌海塘、围垦土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肩挑背扛,填江造田,在钱塘江边围垦出了7700多亩良田。随着城市化推进,地处城郊接合部的乔司成了杭州主城产业转移和外来人口聚集的首选之地,原本脆弱的环境容量遭遇严峻考验,昔日清澈的河道变成了不敢走近的黑臭河。马年伊始,省委吹响了"五水共治"的号角,乔司街道积极响应,马上行动。我担任了"总河长"和街道"五水共治"指挥部总指挥,与各位河长和街道、村(社区)干部一起,开始治污大行动。  相似文献   
45.
产业融合与布局受技术、资本、产业链、环境容量等多种因素制约。武汉城市圈核心城市首位度高,周边城市腹地广阔,有利于形成区域产业布局一体化,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集群。从资源配置上看,武汉拥有相对完善的商务环境,周边城市拥有相对宽松的资源条件、较低的开发成本和广阔的经济腹地,加强两者之间的有机配合,通过合理分工来推进区域产业资源整合,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46.
从根本上说,人类文明史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在这部关系史中,人一方面顺应自然,一方面又应对自然的各种挑战。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  相似文献   
47.
谭军 《群众》2014,(9):17-18
绿色发展是破解矛盾的总突破口。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这一部署标志着中国进入到了绿色生态文明时代,标志着破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要从绿色发展着手。绿色发展是关系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强调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8.
49.
《当代广西》2007,(16):16-16
2007年5月29日上午。在高温条件下,太湖无锡流域突然大面积暴发蓝藻,供给全市“市民”的饮水源迅速被污染,无锡几十万市民的健康受到威胁。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太湖水质不断恶化的趋势虽然和近年来异常的高温,少雨天气,以及太潮水位的降低有关,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太湖的污染物远远大于太湖的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0.
当前中国环境容量的有限性、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国际压力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使得发展循环经济的呼声渐高渐行,各种渠道多不胜数。在这其中,近来发展迅猛的碳减排贸易备受青昧,特别是在具有高排耗性的产业与企业上,"碳足迹"尤为显然。《京都议定书》机制下的减排贸易(一)减排贸易的制度性安排作为新兴的国际间贸易——投资机制,减排贸易可追溯于1997年12月通过的《京都议定书》。议定书规定了各成员国之间可以进行一种独特的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