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34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在以追求安全为崇高目标的现代性运动中却遭遇了风险的巨大挑战,人类已进入风险社会。风险既具有实在性又具有建构型。在风险建构中,掌握着专业知识的专家扮演着重要角色。进行风险界定,为风险决策提供合法性基础是技术专家在风险社会的重要角色定位,但其角色及其功能实现具有其限度,表现在:技术专家进行的风险界定可能产生更大风险;技术专家风险界定所依赖的量化和实证方法隐含内在缺陷;风险管理是包含技术要素和非技术要素在内的复杂过程,技术专家对非技术问题的解决无能为力。要加强人类社会应对风险的能力,应当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打破专家对风险界定的垄断,实现风险决策结构的开放,使利益相关者可以真正参与到风险决策中来。  相似文献   
172.
传统宗教旅游主要由宗教旅行和宗教游览组成,现代宗教旅游主要由宗教旅游产业和新型现代宗教旅游复合而成。旧式宗教旅游产业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过度开发自然和人文景观,引发了许多社会弊端和问题,因此引导它向以新型现代性为指导的新型宗教旅游产业转型十分必要。新型宗教旅游产业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文化效益,能够充分挖掘宗教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发挥优秀宗教文化的社会教育功能,进而推动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3.
马克思生活的社会是以资产阶级为主导的现代社会,其现代性思想必然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解析对象.马克思着力于揭示资本的升值和人的贬值的内在冲突,研究雇佣劳动制度和价值实现方式阻碍技术合理性潜能的展现,阐释社会关系的异化,在此基础上对现代性的考量就必须冲破意识哲学的牢笼,立足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跨越自我理解的陷阱,凸显主体解放视野,映现人的价值维度;摒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解除非人的资本力量对人的控制和奴役,才能构建使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新“现代性”.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在以上三个转变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超越.  相似文献   
174.
马克思的现代性具有双重内涵:一是资本现代性(资本主义社会);二是人类解放的现代性(共产主义社会),这二者紧密关联.马克思试图通过批判和解构资本现代性最终来达至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马克思对资本现代性的批判方式和途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形而上学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双重并重;经哲学革命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者紧密结合;到资本批判与形而上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三重结合.才最终实现对资本现代性的科学批判,使人类解放的现代性逐渐变得清晰、现实起来.  相似文献   
175.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一文中,阐明了“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之间的关系,指出了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各自的重 作用,突出强调了革命实践的重 地位。这些对于今天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等有着重 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6.
研究文学的现代性的根本目的,应当有助于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因此,研究文学的现代性必须和探讨社会的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必须从我国特殊的国情、人性和文情出发,来探讨与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相适应的文学现代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7.
生态意识是现代性价值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的延伸和发展。后发展地区农民的生态忧患意识、生态法律意识和生态伦理意识薄弱,必须确立起生态主体意识、现代法治理性,生态伦理价值规范等现代性价值理念,才能担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任。  相似文献   
178.
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历史上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占到人口总数的50%以上,使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上了一个关键的台阶。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进步,标志着中国的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预示着在未来  相似文献   
179.
《公安研究》2013,(5):96-96
张洪波在《江海学刊》2012年第6期撰文认为,安全是关乎人类现实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议题,也是人权保障的核心内容,深刻认识公共安全事件有助于全面具体地保护公民的具体利益。公共安全事件体现为危机和风险,最终表现为对公民利益的损害。公共安全事件的现实趋势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从国家向公民个体的安全困境转向;第二,从外部到被制造转向,人为制造的公共安全事件成为应对的主要问题。反思现代性下的制度化解决,主要是建构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策略,包括兼顾个体性的公共性策略、超越历史性的共时性策略以及突破常规性的应急性策略。  相似文献   
180.
李谦  许良 《法制与社会》2012,(27):190-191
消费安全攸关人的存在与发展.频发的消费安全问题昭示出“超感性”的当代突起与“感性对象性存在”—“人”的重度遮蔽.当代消费安全问题已站在了时代问题的风口浪尖,感性存在的论题由此凸显出来.马克思超越以往哲学的感性存在论题所开示出的感性存在论域当然地成为了我们审视当代消费安全问题的重要视域.在此视域下,我们才可能站在马克思具有超越性的哲学原则高度来洞悉并破除消费安全问题背后的现代性之弊,真正践行主体自觉与返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