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34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中国近现代史上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知识界在主张现代性(科学、民主)的同时,却忽视、惧怕甚至反对市场经济.这种心态导致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缺乏思想上的助力,因而受阻.这个历史经验应当总结和记取.  相似文献   
182.
许多社会学家对现代社会提出不同看法,激进的后现代主义者认为后现代时代已经到来;也有的则认为现代社会的现代性还未完成;吉登斯则选择一条不同的道路对现代社会进行剖析,认为现代社会是现代性激烈展开的社会,是一个断裂性、风险性、全球性、相互关联性的社会。现代性社会特质的形成是由四个制度性维度构成,推动现代性形成的三个基本动力来源是:时空的分离、脱域和现代性的反思性;吉登斯抛开了西方社会流行的两种社会学的分析方法——主体主义和客体主义的分析方法,以社会实践的方法对现代性社会进行了分析和阐释,形成自己独特的社会学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83.
文章从什么是现代人的价值之源、如何认识人的现代存在境遇、什么是现代哲学的形上境域、如何开启现代哲学的形上境域这四方面,探寻康德哲学的现代性旨趣。  相似文献   
184.
刘洪明  晏荣 《世纪桥》2009,(21):52-53
随着现代性的深入和发展,全球化的影响、专家系统、微观权力控制日益卷入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条件下,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界限变得模糊,个人自由的边界似乎也日益被侵蚀。如何限定自由是个关系重大的问题。而明确自由的边界,有助于我们坚守自由。  相似文献   
185.
建国以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是一个自觉选择的过程,然而,由于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这种自觉的选择又不得不带有沉重和压抑的色彩。在此情境下,"打破常规"成为和平时期毛泽东致力于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事实证明,这种革命性的选择曾经焕发起中国人超乎寻常的创造力,制造了不少经济奇迹;但同时也给尚在探索建设道路的中国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深入究析个中原因,有助于我们理解毛泽东的革命化思维路径,以及由此形成的中国独特的现代性现象。  相似文献   
186.
武中哲 《探索》2003,7(5):4-7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起者,他所代表的时代进行的现代化的实践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时代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毛泽东时代提供的遗产中包含着物质遗产、制度遗产、精神遗产和文化遗产等多个方面,这些遗产在不同的领域表现出对于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毛泽东时代对于现代性的诸多规定正是我们今天现代化建设要努力实现的目标,历史将在否定之否定中彰显出毛泽东时代为我们提供的遗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7.
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深层嬗变的一种标示,必将从根本上呈现人的身体、欲望、心灵和精神的内在构造本身的转变,这便把现代人抛掷于道德资源的日趋匮乏、道德信念危机的日趋加深、道德文化力量的日趋减弱这一现代性危机之中。通过对现代性的反思,从历史中寻找解决当今道德危机可资借鉴的资源,有助于揭示现代性社会所需要的伦理精神。  相似文献   
188.
走向现代性:中国经济法学发展的历程与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经济法学经历了 1978年至 1991年有计划商品经济时期前现代意义的生成和发展阶段 ,以及 1992年迄今市场经济体制构建期的震荡更新和现代化阶段。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推进仰赖理性氛围的再造、实践功能的强调、研究范式的转换和范畴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9.
雅、俗文学发展的内在动因,在于感时忧国、救亡图存与娱乐消遣、金钱趣味这两个潜在的时代召唤与社会需求。对这二者复杂的矛盾关系的认识要求将文学看作一个变化着的有机整体,审视某一历史时期的文学结构与文学生态。从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抗战文学三个阶段入手,厘清鸳鸯蝴蝶——《礼拜六》派与新文学每一阶段论争的根源与实质,从而对鸳鸯蝴蝶——《礼拜六》派文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90.
产生于 1 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与产生于 2 0世纪中叶的后现代主义都具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共同特征。然而 ,两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后现代主义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批判资本主义 ,满足于对语言的“拆解”、对中心的颠覆、对价值和理性的消解 ;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揭示 ,对其社会制度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 ,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 ,马克思主义比后现代主义深刻和彻底。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后工业阶段 ,我们不能用后现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 ,而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