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各国政治   17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4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51篇
中国共产党   271篇
中国政治   534篇
政治理论   236篇
综合类   25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产生于 1 9世纪中叶的马克思主义与产生于 2 0世纪中叶的后现代主义都具有对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的共同特征。然而 ,两者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后现代主义只是以游戏的方式批判资本主义 ,满足于对语言的“拆解”、对中心的颠覆、对价值和理性的消解 ;而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基础的本质揭示 ,对其社会制度的弊端进行猛烈的抨击 ,提出要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 ,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 ,马克思主义比后现代主义深刻和彻底。在人类社会发展到后工业阶段 ,我们不能用后现代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 ,而要在后现代主义的语境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2.
高奇琦 《前沿》2009,(8):10-13
庇护关系并非仅是前现代社会的独特产物。在现代社会中,庇护关系以政党庇护主义的形式存在。庇护型政党是现代性和前现代性的复杂混合体,其现代性体现在庇护交易的组织性、隐蔽性和交易者人格的相对独立性上,其前现代性则体现在特殊主义、等级差别和工具性交易等特征上。现代性更多只是庇护型政党的外在面目,其庇护关系的根本仍然是前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93.
思维方式是人类文化现象的深层本质 ,社会文化转型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型。中国的传统思维方式不能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因此必须以现代性思维对之进行扬弃 ,把握时代鲜活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为此 ,必须把握如下原则 :古今融会 ,辩证扬弃 ;东西互补 ,综合创新 ;关注科技发展 ;吸纳、超越后现代。  相似文献   
194.
唐延延 《团结》2006,(2):37-39
现代性”即现代化过程的本质及其结果。对于“现代性”的探讨,是自上世纪末叶以来,不仅西方学术界,而且也是中国学术界所关注的一个核心和热点问题。人们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乃至美学的学科角度,对“现代性”概念的丰富内涵和特征作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本文所指的“现代性”,是从现代社会的运行机制和现代主体的生存模式中提炼和概括出的它的主要维度及其有机的、本质的联系。其主要特征,一是传统的转化,二是主体的自由,三是理性的规范和制度。孙中山先生既是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也是中国现代化事业的伟大先驱。中…  相似文献   
195.
义利关系:历史性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盛聪 《思想战线》2006,32(6):57-63
在当代多元化、差异性的社会中,“义”的“私德”性质淡化,“公德”性质突显,其内涵已不再局限于个体之“道义”,而根本上吁求社会与制度之“正义”。构建当代转型社会的制度之“义”,以最终实现“义利统一”的道德机制,成为传统义利观转型与发展的现代性视域。  相似文献   
196.
文章通过分析《野草》的精神内蕴,揭示了蕴蓄其中的深浓的悲剧性,并由此阐述其鲜明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7.
杨庆东 《理论学刊》2003,(5):150-152
情爱意识与道德理性的纠合 ,形成了 2 0世纪中国婚恋文学的突出特色。但是由于多种伦理话语的并存与互动 ,道德理性无论是在价值论还是目的论上 ,又呈现出多重的指向和内涵 ,这不仅体现了作家个人的主体意识 ,也对 2 0世纪婚恋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98.
世纪之交,文艺学与其他一些人文学科一样,显示出蓄势、转折、求变、创新的特点。在这一段时间里,学术界对20世纪以来,1949年以来,以及1978年以来的文艺学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中国文学理论在新世纪进一步发展所可依托的理论资源进行了考察。在这一年里,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关于现代性,以及关于文化与文学关系的研究,都取得了一些新成熟与新进展。普遍主义与本土理论传统之争,文化研究冲击与审美经验在文艺学中地位的进与退,西方的后现代、后殖民、后结构等“后学”话语的引入与对中国社会与文化状况的现实思考,等等,是近年来的学术亮点。  相似文献   
199.
现代性语境下,中国文化在近现代以来遭遇了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中国文化经历了4次文化整合,形成了文化主体的"空场"、文化内容的庸俗化、文化发展的无个性的特征。而造成这些文化特征的原因既有现实的,也有历史的,但历史的原因更为主要,也更为深刻。因此,面对来自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如何定位已经列入了中国人的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200.
楚文化具有超越常规的积极进取精神、广采博纳的开放精神、强烈的创新精神、严格执法的法制精神等,这和当今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