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0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1篇
各国政治   23篇
工人农民   27篇
世界政治   1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45篇
法律   828篇
中国共产党   1036篇
中国政治   1734篇
政治理论   787篇
综合类   1075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58篇
  2013年   347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55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64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如何利用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伦理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服务 ,关键在于选择好易为大众接受的内容、方式和载体。充分吸收中外历史上伦理思想的传承方式 ,结合现代精神 ,其传承方式主要有 :一是充分利用人才选拔与任用中的道德标尺 ;二是充分利用民族化的语言和方式对大众进行伦理思想教育及引导 ;三是利用好现代传媒、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选择好载体  相似文献   
202.
马克思所著的法学著作涉及伦理问题的比较少,<论<离婚法草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篇.在这篇文章中,马克思认为婚姻法必须合乎伦理,伦理是婚姻法的本质所在,是婚姻法存在的根本基础,婚姻法是社会认为必须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以法律形式才能维护的婚姻伦理关系的上升.以青年马克思在<论<离婚法草案>>中所阐述的伦理与婚姻法思想观察我国现行婚姻法,我们会发现我国现行婚姻法与马克思理想中的婚姻法有许多一致性,可见马克思法律思想对我国法治建设仍然具有深刻影响,继续加强马克思法律思想研究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3.
朱前星 《理论月刊》2003,(6):F003-F003
现代科学技术带来了自然、社会和精神三类问题。科技伦理问题的症结在于科学技术本身存在不足、人的认识本身存在不足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科技伦理问题的解决有赖于通过全人类的道德教育,唤醒生态伦理的良知,实现人类道德教育的自然价值;培养超越精神和超越能力,唤醒人类道德教育的个体价值;塑造关心价值,升华人类道德教育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4.
"仁爱生命"的道德观理念是中国传统人文理念尤其是儒家学派人文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人文理念充满了高尚的道德情怀、博大的生命境界,是建构现代生态伦理可资借鉴的良好文化资源.对生命的"仁爱"这种道德情怀同对万物的"敬畏"这种宗教情怀一样,它都能引发人们对生命,对万物,对自然的一种心灵关怀,一种行为庇护.建构现代合理的生态伦理,需要寻找和获得这种人文理念作为深层次之文化动力的广泛支持.  相似文献   
20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质内容,是终极关怀和现实关怀的合二为一。在建设全面小康背景下,以经济伦理建设整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价值体系,统筹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有效的经济价值观,而且也深刻体现了十六届三中全会"五个统筹"的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206.
解析韦伯"资本主义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伯是20世纪西方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他的宗教伦理学著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享誉世界,韦伯在此书中大胆地提出了"资本主义精神"这一概念,为资本主义的研究开启了新的思路.该文从伦理的角度,从几方面对韦伯资本主义精神的提出、资本主义精神的由来、资本主义精神的体现进行全方位的梳理,揭示了韦伯资本主义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精神动力的奥秘,肯定了资本主义精神中的有益成份,看到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主义精神中的勤劳、敬业、守信、合理获利等思想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7.
全球伦理运动是由基督教神学界发起、得到世界各宗教团体广泛响应的一场确立并推行人类共通与基本伦理规范的运动,其目标在于从信仰、道德的层面来有效化解道德沉沦、民族宗教冲突和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难题.印度教的非暴力主义,当可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爱人如己"的道德律令鼎足而三,使构建中的全球基本伦理更加坚实有效;印度的多元宗教传统,对于各门宗教之间形成多元共存、和平竞争的正常关系,亦当具有重要的示范与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8.
法治不只是一种制度化模式或社会组织模式,更是一种理性精神和文化意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现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必然趋势,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自觉的理性追求.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价值取向表现为法律至上、限制权力、保障自由和关注效益、民主、秩序、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伦理对法治社会建设的影响深远.宗法伦理观念并未因其是历史上的东西而自然消逝,而是不断地获得延续和传承,几经沉淀已深深地溶入国人的血液之中.它的等级精神、人治色彩、群体为重、义务为本、和为贵、无讼的价值取向大大消解了现代法治的精神.  相似文献   
209.
制度伦理建设--深化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阚志勇  王玮 《求实》2003,2(7):32-35
随着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制度伦理必将成为我国转型期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的新着力点.我国学界应当而且必须加强制度伦理学的研究,深入探讨制度的合道德性与道德规范的制度化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既要研究两者各自的进程,也要研究两者之间的互动,使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真正发挥其对当前重大社会问题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10.
所谓"道德入律",即是将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的基本观念、基本精神,纳入社会主义的法制体系,使之法律化、规范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