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92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4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42篇
世界政治   2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8篇
法律   1459篇
中国共产党   1783篇
中国政治   1997篇
政治理论   887篇
综合类   1365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590篇
  2012年   707篇
  2011年   628篇
  2010年   637篇
  2009年   604篇
  2008年   642篇
  2007年   499篇
  2006年   436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303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时期党如何执政的问题,是不断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2.
将"合理性"要求从民法引入行政法,乃是人类法治的一大进步.从此,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仅被要求合法,同时被要求合理,行政法的两大原则即合法性原则与合理性原则由此被确认.合法性原则高于合理性原则,后者只是前者的补充,这乃是当今大多学者有关两大原则之间关系方面的一种观点.本文在挖掘"合理性原则"渊源与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合理性"高于"合法性"的主张,并认为这有助于中国从形式法治走向实质法治.  相似文献   
113.
论行政的合法性与合法的行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的合法原则贯穿于依法行政的始终,然而,在目前我国行政的合法性理论中,仅仅把行政合法性限制在行政行为合法性的范围内,而不把行政组织的合理性存在作为合法性的基本组成部分,这无疑是行政合法性原则的一个错位。行政的合法性变成了合法的行政性,导致行政主体通过各种途径将不当利益合法化,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4.
试论科举制对中国专制政体的支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它之所以能存在1300多年之久,主要原因不是能够选拔出优秀人才,而是能够满足不断强化的中央集权的需要,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扩大统治基础,提供合法性支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5.
李军  颜宪源 《理论探讨》2004,(1):115-116
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必须要有明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这个价值取向必须充分体现政党执政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要有利于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有利于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实现权力的相互制约、有利于实现各种利益的整合。正确的价值取向是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与完善沿着科学轨道运行的先导。  相似文献   
116.
胡晓 《理论探讨》2004,40(3):26-29
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探究国家问题时分别持有现实视角和理性视角。马克思考察的是国家的现实状况及其成因并进而探索变革路径,他以现实生活中精神本质的异化并非黑格尔所谓国家理念的对象化实现为依据,在批判中以现实国家的不合理性消解理性国家的合法性。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则是要探究国家的本质和依据,即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是以理念的合法性反观现实状况,并不认为"现存"事物就是"现实"的。二者研究视角的差异使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所作理解和批判的合法性受到影响,但却正是在这次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和成功的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原则,并深刻影响了其后来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17.
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合法性应当建立在什么基础上,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从利益分析方法入手,就经济增长与政治合法性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政治合法性基础在于民众利益(既包含现实利益又包含预期利益,既包含经济利益又包含非经济利益)的满足和实现,而利益需求是不断前进和上升的,因而政治合法性基础也应随着社会发展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单纯的经济增长只能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经济利益需求,而且经济增长是有周期的,把经济增长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根本基础,是不稳固的,也是十分危险的。同时,政治合法性对经济增长也提出了要求:即可持续性、公平性和协调性。  相似文献   
118.
政府信任关系:价值及其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信任关系是指公众对政府及其权力运作过程中的各构成要素、环节及结果的合理预期以及政府的回应。良好政府信任关系对于公共行政良序发展具有积极的价值,政府信任关系作为一种降低复杂性的机制,可以通过促进合作去提高行政权力的效力和行政运作的绩效。作为政治合法性的本质内涵,它对于政府合法性的获得具有根本的意义。在中国现实条件下,政府信任关系的建构与法治的发展、服务行政新理念的贯彻实施等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19.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规范的实施程序和高度的可靠性,其测试结论具备了证据价值的三个基本特征——客观性、关联性与合法性,完全能够作为证据在诉讼中采纳。因此,明确犯罪心理测试结论的证据价值并对之加以法律规范已成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理论亟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0.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生态文明内涵及历史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连国 《青年论坛》2005,26(3):8-11
生态文明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也是其历史定位。这是因为,现代性危机说明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都是必然被超越的,人类将进入生态文明;科学社会主义具有生态文明的内涵;把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型,以生态文明为内涵的现代化必须建设生态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