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998篇
中国共产党   847篇
中国政治   1428篇
政治理论   628篇
综合类   90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期待理性和非理性俱佳的公共管理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公共行政管理对于非理性因素的研究非常之少 ,甚至被排除在行政管理学研究范围之外。本文通过阐述两面性的公共管理者 ,对比分析非理性与理性因素在公共管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表明二者都是不可或缺的极重要形式。也期望能够引起同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兴趣。  相似文献   
52.
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夙愿,是当代中国的时代主题。从矛盾的视域解读,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过程。因此,为了有效地化解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和而不同”的理想状态,文章从和谐社会构建的动力支点———思想互动、政治理性、社会自治的三个层面,详细分析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可行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53.
吴琼 《新东方》2005,(1):35-39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理”的概念既具有对象属性的含义,又具有主体活动的含义。一方面,如《庄子·天下篇》所谓:“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①王夫之所谓“理者,天所昭著之秩序也”,②指的都是对象的特定属性,即事物的条理、法则,亦即事物的有秩序性和必然性。另一方面,就“理”的本源而论,“理”指的是玉,未理之玉被称之为“璞”,“理”是对“璞”的剖析、琢磨。从哲学的意义上说,“理”的这两个方面的含义是相一致的。因为正是由于万物皆有其“理”,人才能认识到这种.“理”,并以自己的活动加以剖析,使之得以显现。  相似文献   
54.
本文主要通过对当代涉法文学的梳理,对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审视这些问题,总结出当代司法实践中存在着面对新问题无法可依、因司法腐败而有法难依和因文化因素的影响而有法难依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55.
潘剑锋 《学理论》2010,(17):151-152
消灭战争是人类的最终目的,而控制战争则是人类的现实选择。要控制战争就必须首先对战争的根源和动因做出正确的认识和揭示,然后才能寻找到合理的途径。具体的战争,它的根源和动因是多重而复杂的,但是对这些根源和动因的分析却是我们寻求控制战争的途径的前提。正是在对战争的根源和动因的分析中,我认为人类控制战争的基本途径,从宏观层面讲,分政治、经济和文明三途。从微观层面讲,有理性和自由二支。  相似文献   
56.
曾东萍 《同舟共进》2010,(12):25-26
《同舟共进》:“人们在歧视我们,我们何不到人群广众中去,要吃大餐饭,要挤公共车,要进电影院。甚至对着那些歧视者偏去摸他们的手脸,对他们打哈欠、吐唾沫。那么,我们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就和我们是一样的人了!”这是患乙肝的作家贾平凹在他的散文《人病》中表达的对“排斥感”的抗争。  相似文献   
57.
集团理论的重大发展和方法论的突破密切相关。多元主义理论深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认为社会结构的变迁促使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志愿组建利益集团。而集体行动理论采用理性分析的方法,认为人们在组建利益集团的集体行动过程中将遭遇"志愿失灵"。在多元主义和集体行动理论争论的基础上,动态利益集团形成理论开始关注社会稳定对集团政治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58.
对刑事审判权制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审判权在国家权力结构体系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权威。作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刑事审判权的滥用则会导致司法专横。在强调司法独立或称审判独立的同时,应同样重视对刑事审判权的制约,以保证审判权行使的最高理念─公正。在刑事审判实践过程中,独立与制约呈现出此消彼长的二律悖反关系,应当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合适的平衡点。同时,行使刑事审判权的主体─法官是具体的人,是理性因素人格特征的载体。对法官行使审判权同样应有制约的必要性,在这方面,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对审判主体都作了严格的规范和制约。从权利与权力的角度分析,刑事审判权力同样应受对权利的保障的制约。  相似文献   
59.
陈树裕 《唯实》2005,(6):29-31
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尽管目前时局与任务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是,为人民服务思想仍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也是我们分析与判别当代社会是非的基本准绳。当前,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弘扬大公无私的精神,对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60.
蒋好华 《唯实》2005,(7):39-43
政府、市场与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市场-政府二元悖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有着不同内涵。现实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赖于人类超越现实制度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人性和人类智能的进化步伐;理论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助于缓解现实层面二元悖论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干扰。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市场与政府间的博弈有八组基本方式,认识和遵循这一博弈机制,可以有效驾驭市场-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减少政策失误和人为的经济动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