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27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33篇
工人农民   21篇
世界政治   10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3篇
法律   998篇
中国共产党   847篇
中国政治   1430篇
政治理论   627篇
综合类   90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75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71篇
  2006年   304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伟 《人事天地》2007,(9):49-49
吴稚晖(1865-1953),江苏武进人,教育家,翻译家,曾任国民党中常委。他的绰号是“吴疯子”。单看外表,这位学问家、党政要人就令人瞠目:近70岁时,仍是一身青竹布的长衫,圆口布底鞋,旧式帽子,像极了乡间老财主。好容易等到这位昔日留学生穿西装,却是用箭袖袍套改制的,穿在身上皱皱巴巴,不伦不类。  相似文献   
62.
作为人文学科之首,历史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应该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实际的情况却并不能让人乐观。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目前历史教学中学生对历史课的看法,从客观、理性的角度进行反思,以利改善历史学科的这种生存状况。  相似文献   
63.
段虹  王秀敏 《理论探讨》2007,1(6):29-31
个人利益是历史形成的人生存的一种自觉方式,自觉的个人利益的形成是促进个体自由全面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野对个人利益进行哲学反思和理性审视,有利于自我的真正确立与自觉的个人利益的生成,从而最终能够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个人利益的正确引导以及人们的理性行为方式的形成。在当前,传统日常生活世界的厚重与庞大、多种文化精神在同一场域中的相遇、正义的社会制度的健全程度等决定了和谐社会建设中,自觉个人利益的生成尚需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64.
20世纪西方社会发展思潮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以工具理性为内在支撑的现代性发展思潮和以价值理性为内在支撑的反现代性发展思潮。上世纪60、70年代以前,现代性发展思潮一直在西方理论界占据着主导地位;而80年代以来,反现代性发展思潮则逐渐成为西方学界的主流话语。这种嬗变,不仅表征着社会发展思潮具体理论形态的更替,更意味着人类价值理性对工具理性僭越的逻辑归位。它表明,弥合理性的断裂,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保持合理的张力,是当代发展观念重构的逻辑原点。  相似文献   
65.
陈濯 《探索》2006,(4):100-102
在当前思想政治工作中应正确地处理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关系。过去只重视理性教育的作用,忽视非理性教育的作用,是不正确的。同样,在新形势下一味强调非理性教育的作用,低估理性教育的作用,也是片面的。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中,应坚持理性教育与非理性教育的对立统一,辩证地认识与处理二者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6.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认同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同一化与同质化,而是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同从而达到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其化解之道可借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思想。只有承认文化差异,保持本民族特色,与异质文化“和而不同”,和谐共处,才是全球化趋势下民族文化所应采纳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67.
读者圆桌     
《法治与社会》2003,(12):75-75
《法治与社会》创刊伊始,高挚“法治、民主”大旗,因此深受广大读者的关爱,我们在不懈的努力中,须臾不敢忘怀对读者许下的承诺。《法治与社会》经过四年的市场打拼,已经成为了比较成功的法制类期刊。特别是在宣传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已趋于成熟,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内容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具有前瞻性、法理性。立足法治,面向社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是我们一贯的追求。我们真诚地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的建议和意见,把属于我们的这份刊物办得更好。  相似文献   
68.
科学理性支撑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观。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主义价值理性和科学理性的融合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以社会主义最核心的理念为中轴来谋划社会发展.在遵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追求社会主义的伟大理想.既突出科学对理想的服务,也突出理想对科学的顺从。这特别表现在它对历史经验的重视,对现实挑战的理性分析,以及对事物矛盾的辩证把握上。科学发展观从科学的角度,从探索规律的角度,对城乡发展的协调、地区发展的协调、利益群体的协调以及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协调等方面作了一系列的阐释。我们应该领会到这些阐释中渗透的不断推进的科学精神,察看到其理性的辉光,由此更坚信它们所承载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69.
和谐社会下行政道德制度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霞  宋明爽  慈爱芹 《前沿》2007,(9):139-14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在世界各国新一轮行政改革中,加强行政道德建设,保持高标准的伦理道德规范,越来越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提升和完善社会价值目标和原则,以和谐的社会秩序和社会伦理制度作为基础和保障。文章从行政道德的一般理论入手,针对和谐社会对我国行政道德建设提出的挑战,探索完善行政道德制度化的途径,并展望其未来。  相似文献   
70.
现代化视野中的"科玄论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秋丽 《理论学刊》2004,4(8):31-34
“科玄论战”是 2 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文化事件 ,这不但因为它上承 19世纪末叶以来的中西文化之争 ,下启此后中国哲学的三大思潮而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 ,而且因为其凸显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价值之间的二律背反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 ,重新审视这场论争的内容和意义 ,对于把握现代哲学的走向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