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9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8篇
各国政治   39篇
工人农民   23篇
世界政治   1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篇
法律   1198篇
中国共产党   885篇
中国政治   1487篇
政治理论   649篇
综合类   100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380篇
  2012年   482篇
  2011年   455篇
  2010年   454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507篇
  2007年   405篇
  2006年   341篇
  2005年   269篇
  2004年   204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文章从历史的、政治的、心理的、社会的、认识论的等方面对“法轮功”等邪教迷信在我国社会严重蔓延的原因作了探讨,并就如何弘扬科学理性,破除邪教迷信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23.
简要介绍常德市“5·7”冰毒案的侦破情况;详细阐述该案预审的全过程;指出案件审讯成功的关键在于审讯人员结合案件实际,巧施审讯对策。  相似文献   
124.
《农村青年》2009,(11):62-63
8年前,高考失利的汤国宏回到了浙江金华的一个小镇上,镇上的公路一端通往金华市区,另一端通往山里,山里有一个大水库和一个寺庙,而在穿过那几座山后,就是隔壁县了。所以,这里来往的车子非常多,有的是去山里避暑,钓鱼或烧香祈福,有的是抄小路到隔壁县。  相似文献   
125.
向冬梅 《理论探讨》2015,(1):167-169
民粹主义所指十分复杂,任何一种思潮都不像民粹主义那样难以诠释,不宜对民粹主义做简单化的界定和评判。从整体上来说我国当下的民粹主义是人民内部矛盾,其存在有两面性。把它作为反动错误思潮加以拒斥和围攻是一种非理性的过度反应,正确应对的根本方法是深究并消除引发民粹主义的社会土壤,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打破利益集团对权力与资源的垄断,解决好公平、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26.
《学理论》2015,(23)
费城制宪会议通过新宪法后,在征求各州的批准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阻力。联邦党人为争取新宪法在各州的批准将自己观点发表成一系列的论文文集,即《联邦党人文集》。文集中充分体现出了联邦党人的使命感,他们承接起了如何为美国民众的持久幸福和团结做出抉择的重任,并为此进行了理性思考和论证。  相似文献   
127.
爱国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在高涨的爱国情绪下,如何表达爱国情怀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由于自身心理特点、社会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爱国情怀表达不当的问题。以丽水地区高校学生为例,探讨当代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表达方式,提出"理性爱国"的策略,并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视角找寻"理性爱国"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28.
《学理论》2015,(27)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群体无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是社会意识的反映,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指导作用。其非理性因素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鲜明的制约性,而通过理性启蒙是唤醒群众内在理性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9.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是抵御西方文化渗透、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在社会矛盾凸显期增强改革共识、整合民众社会意识的必然要求。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面临诸多现实困境,主要表现为理论解读的抽象性、社会精英行为的失范性、西方社会思潮的复杂性和公民理性思维的缺失性导致大众化过程中核心性与大众化相互矛盾。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应从扩大其与民众利益的契合点、注重价值引领的形象塑造、正确对待西方社会思潮、培育公民理性精神四个维度进行。  相似文献   
130.
技术不是无价值的和道德中立的,尤其在现代技术的设计与发展进程中必然伴随着大量的伦理问题,继而促使人们在哲学层面上发生观念的变迁甚至彻底颠覆。"伦理在先"与"伦理在后"两种研究范式在推动技术伦理学的产生与发展的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兴起与繁荣和传统伦理的沉沦与衰落,这两种研究范式面临着严重的挑战从而使技术伦理学也困境重重。由于技术与伦理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逻辑先后"与"时间早晚"的外在显现,而是在根本上涉及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能否相辅相成的内在规定,技术与伦理的"离合"必然在根本上决定技术伦理学的"兴衰"。技术与伦理的关系经历了传统技术的"本然合一"与现代技术的"实然分离"之后必将再次走向当代技术的"应然融合",唯有如此,技术伦理学方能走出其目前困境从而获得持续稳定向前发展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