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8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79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2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0篇
法律   1393篇
中国共产党   1971篇
中国政治   2249篇
政治理论   639篇
综合类   95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96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51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937篇
  2013年   664篇
  2012年   587篇
  2011年   631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491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405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政之德”意蕴深远,不仅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治国理政的重要标准,也是对当前从政人员内在建设的具体要求。政德建设,既要萃取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又要结合时代不断发展,从而博古通今以资镜鉴。“为政之德”其主导思想是要求从政人员以德政和道德来约束其权力。但仅从道德角度出发,就会缺乏一定的制约效力,因此要将宪法规范置于为政之德构建的中枢来考察宪法制约范畴下的政德观念,以价值秩序、规范秩序和躬行践履三重维度来理解当前从政人员应该如何培养自身情操,锻造自身品质;并结合宪法实施的设计总则,从宪法根源追寻为政之德构建的依据,从宪法制约方向要求从政人员要令行禁止,并以此为根本,诠释宪法视域下的政治建设,为新时代国家现代化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2.
93.
94.
理想、信仰是人生奋斗的目标,是一种主义,是对未来的设计,是人对自己生命的再创造。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是围绕着一个人的理想、信仰展开的。作为社会的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作为社会的集体亦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信仰。若理想、信仰出了大问题,就会使一个社会、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95.
传统大同理想集中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社会的最高想象,其基本特征包括:“大道之行”的哲理基础,“天下为公”的总体原则,“选贤与能”的政治制度,“讲信修睦”的社会秩序,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经济制度。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状态,传统大同理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与其内在相通:一是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制;二是超越不劳而获和按劳分配,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三是反抗剥削压迫,实现平等自由;四是告别动荡纷争,实现高度和谐。基于二者的内在相通,传统大同理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是促进一些知识分子和政治人物在学理上理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二是促进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信仰上接受马克思主义;三是促进工农大众在情感上亲近马克思主义。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不断探索通往大同的道路,主要表现在:第一,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到阶级斗争的重要意义,开始探索实现大同理想的科学道路;第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吸收传统大同理想的合理内核,取得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第三,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充分克服...  相似文献   
96.
"中庸"是孔子学说的"一贯之道",是孔子的人格教养之道。孔子在修养自身崇高人格的同时,为世人设计了多样化具有内在联系而合乎"中道"的理想人格。中庸人格的基本特质是:尚中而贵和,度于仁义礼,权变而时中。基于中庸至德,孔子追求"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修己以安百姓"的人生价值、集真善美于一身的人格内涵,致力于探讨实现理想人格之路。孔子的中庸人格教育论取得了多方面认识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当今社会理想人格的塑造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97.
文泊汀  李萍 《求索》2006,(8):179-181
自古以来,对绘画之“境”的深化与追求,贯穿着整个绘画史。而“我”的表达,则是创造“境”的支点。“我”赋予独立人格、主体意识与客体高度融合,是一切真正艺术家成功的先决条件;“境”则是情理形神诗般的结合,是审美情感与自然精神的和谐统一。不同人群、不同时代对“我”与“境”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追求。  相似文献   
98.
99.
黄峰  王书慧  姚桓 《新视野》2022,(5):33-37+58
毛泽东主席提到的民主监督和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说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为了打破历史周期率给出的“两个答案”。“两个答案”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内在属性,更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经验的高度总结。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去探讨“两个答案”,认知其内在关系,有利于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对于今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积极的意义。从民主监督到自我革命,始终源于党的初心使命,坚持党的领导是关键,人民当家作主是核心,依法治国是保证。  相似文献   
100.
毛维准 《国际展望》2022,(4):21-38+153-154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中国对外工作的重要理念和目标,显著影响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议程设定和秩序演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国际责任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大国责任实践提供了新的逻辑起点。责任与共同体具有共生逻辑,它在共同体的构建和维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政治中的国际责任呈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其正在从世界主义思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理论等多维度丰富并更新国际责任的议题内容,重新定义国际责任的承担形式和履行路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责任议题也面临共同的驱动因素,是回应当前权势转移、大国战略竞争与全球治理不彰的重要立足点。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过程中,责任共同体能够联接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其实践需要责任共同体的支撑。建设责任共同体需要聚焦国际“共同”责任,打造解决问题的“共同体”,建构国际责任履行的逻辑体系,并遵循国际责任履行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