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384篇
  免费   425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各国政治   286篇
工人农民   444篇
世界政治   1080篇
外交国际关系   599篇
法律   5452篇
中国共产党   12171篇
中国政治   12027篇
政治理论   4725篇
综合类   8259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615篇
  2022年   606篇
  2021年   677篇
  2020年   656篇
  2019年   453篇
  2018年   202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646篇
  2015年   1310篇
  2014年   3293篇
  2013年   2807篇
  2012年   3593篇
  2011年   3427篇
  2010年   3282篇
  2009年   3430篇
  2008年   3841篇
  2007年   2565篇
  2006年   2418篇
  2005年   1940篇
  2004年   1979篇
  2003年   1813篇
  2002年   1881篇
  2001年   1429篇
  2000年   1179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71.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继承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实践、 新经验,对人民政协的性质、重要地位、主要职能、工作主题,以及人民政协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等方面 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科学地总结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经验和方法,推动了人民政协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2.
正确的观念产生正确的行动,正确的行动取得良好的效果。企业员工的思想观念转变了,就会改变生产经营方式、企业的发展道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要瞄准市场,抓观念转变,以市场机制促观念转变。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经济行政法作为行政法的部门法或特别法 ,是指调整国家经济行政主体的设立和活动以及经济行政主体与经济行政相对方之间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其体系可分为宏观调控法、专业经济管理法、市场管理法、国土资源与国有资产管理法 ,其立论基础是法治行政原则。  相似文献   
7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它体现在各个领域。在立法中树立创新观念,坚持创新精神,对于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积极和重要的促进作用。一、立法坚持创新精神,为国家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我国的立法一是依据实际情况,二是依据宪法。从总的来说,立法是将成熟了的实践或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党和国家的政策上升为国家的意志,制定为法律。但有很多时候,尤其是为了引导社会转型和达到变革的目标,需要不断地创制新的法律,以保障国家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 立法坚持创新精神,首先,要遵循实践是立法的母亲的原则,根据我国社…  相似文献   
78.
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重要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95页)毛泽东一生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功。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创者和最杰出的代表。他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作的艰辛探索,他创造和积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今天对我们仍然很有教益。  相似文献   
7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一命题的提出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也是当前我们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 1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解读政治文明 ;  2 .新时期建设政治文明的客观必然性和重大意义 ;  3 .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0.
激进主义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从生产成本的差异来解释跨国公司的选址行为,两者都预测污染生产会发生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但是得出的政策结论却截然相反。生态经济学则认为国际劳动分工破坏了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提出了“经济生态化”的重要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