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32篇
中国共产党   203篇
中国政治   201篇
政治理论   71篇
综合类   7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522.
党的十五大提出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党的十六大提出生产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理论。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都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并按“贡献”参与分配。  相似文献   
523.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报酬分配必须要把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和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以二者的相通原则为基础兼顾二者的相差原则,构建起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企业一次分配方式,然后再经过政府操作的宏观的二次分配,建立健全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各阶层和谐相处,社会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524.
马克思将资本的本质科学地定义为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并将资本科学地区分为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从而深刻揭示了作为生产要素的劳动力商品的最本质的特殊性在于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就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商品的价值由C+V+M三个部分组成,其中C是转移价值,自身不会增值,V+M是劳动力使用过程中抽象劳动新创造的价值。马克思又将一个工作日的全部劳动时间科学地区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两个部分,前者形成的新价值V,用于补偿劳动力的价值;后者形成的剩余价值,即增值价值,马克思在普遍意义上将它称为剩余价值一…  相似文献   
525.
《新湘评论》2006,(1):32-32
生产要素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所必需的各种经济资源和条件。也就是构成生产力的各种要素。包括人的要素(劳动者)和物的要素(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生产要素也常简单概括为土地、资本、劳动力。土地作为生产要素.不仅包括土地本身,还包括石油、煤、铁等各种矿藏,以及森林、野生动植物等一切自然资源。资本,在这里是指由人类生产出来又用于生产的物质生产资料。  相似文献   
526.
胡传明  张长升 《前沿》2006,(5):196-198
按要素分配伴随着生产力的一定历史发展过程。财富创造以生产力为条件,各种生产要素的质和量决定了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按要素分配;推动生产力向前发展需要按要素分配;实践中按要素分配需要适应生产力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527.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知识经济时代,以知识为核心的生产要素显示出巨大的作用,保护知识产权不受侵害,已经成为维护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法律问题。本文就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的问题,结合知识产权有关此问题的法律制度和理论。以及社会司法实践,进行探讨,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赔偿原则、赔偿范围和赔偿额的确定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28.
孔泾源 《政策》2006,(11):16-1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期间收入分配领域改革的根本方向、基本目标和重点任务,指出要在继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要注重社会公平,特别是关注就业机会和分配过程的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努力形成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我国的收入分配状况,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十五”期间…  相似文献   
529.
龚清 《北京观察》2005,(7):22-25
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即依靠何种要素,借何种手段,通过何种途径来实现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530.
钟卫国 《理论导刊》2005,1(4):28-30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具有重大意义。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入剖析后可知,马克思并不是价值一元论者,而是价值多元论者,但他的价值论和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论有所不同。当今社会的按劳分配只能且理应是在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范畴内的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之所以强调按劳分配为主,并不是因为其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是两个不同的分配范畴,而是因为在生产诸要素中,劳动是唯一的主观因素,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和价值大小的首要决定因素。惟有理清按劳分配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关系,才能真正廓清非劳动收入与剥削收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