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61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9篇
各国政治   84篇
工人农民   94篇
世界政治   306篇
外交国际关系   86篇
法律   1647篇
中国共产党   5642篇
中国政治   7695篇
政治理论   1608篇
综合类   2484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56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90篇
  2016年   491篇
  2015年   956篇
  2014年   2423篇
  2013年   2351篇
  2012年   1669篇
  2011年   1562篇
  2010年   1529篇
  2009年   1424篇
  2008年   1569篇
  2007年   815篇
  2006年   677篇
  2005年   460篇
  2004年   367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14篇
  2001年   156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891.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旱涝灾害最为突出。旱涝灾害不仅给农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给生态和环境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只有在认清人是自然的一员而不是自然的主宰,只有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对我国的旱涝法制进行构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观才能有效地防治旱涝灾害。  相似文献   
892.
从生态文明视野探求人的生存本质,必然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关注对象,这种关系性视野的终极视点并不是停留在人对自然状貌的解析与体验上,而是需要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科学把握人的生态化生存的伦理向度,进而展示人的生态化生存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93.
近年来,陇西县林业工作主动适应新常态,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现代林业发展要求,全力实施面山绿化、绿色长廊、新一轮退耕还林、林果基地建设和生态保护治理五大工程,坚持保护与治理并重、建设与绿化同步、经济与生态协调,形成生态建设成屏障、林果基地铺富路和生态文化建基地的良性循环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9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任务,强调了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目标要求,为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基于伦理学的角度,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从人性向度、社会向度、发展向度三个方面来解析:"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的"的人性向度;"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向度;"生态兴则文明兴"的发展向度。  相似文献   
895.
宋璇涛 《当代贵州》2012,(35):17-17
党的十八大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对于鼓舞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领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部署,  相似文献   
896.
生态环境危机呼唤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生态文明的起点在于从工业文明意识到生态文明意识的转变 ,行为上从不可持续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897.
《奋斗》2013,(9):22-24,39
正2013年,黑龙江审计机关成立30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诞生、成长的审计机关,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实践探索到承担重任的发展历程。30载风尘仆仆,30载豪情满怀。而立之年的审计定位更加成熟,审计责任更加重大,审计成果更加丰硕,审计事业生机勃勃,在龙江经济腾飞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回顾奋斗历程,总结工作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审计人必将进一步坚定服务龙江经济社会发展,再创新局面,再写新篇章的信心和决心。  相似文献   
898.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人”的假设模型成了学术界的热点之一。但是,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出发点是处于具体历史境遇中的“现实的个人”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而不是提出某种人性假设,或者设计某种自然状态。因此,对于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据马克思理论探索的前提和方法论,我们的任务不是提出“生态人”的假设模型,而是提出入的“生态化”生活方式,阐明形成“生态化”生活方式的物质基础、制度保障、文化观念支撑和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899.
生态危机日益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问题。主体思维的至上性与非至上性、认识过程的曲线性和螺旋性、理性失范以及非理性因素对主体认识的影响等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认识论根源。而传统生产力对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人类开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目前,发展生态生产力与实现科学技术生态化转向已成为全球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共识,环境问题和生态治理任重而道远。在人类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压力的当下,人们开始不断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900.
台湾的地区政治生态关系两岸统一进程,应予以高度重视,要充分认识各地区政治生态之间的差异及族群特点,有区别、针对性地做好各族群的工作,以促进祖国统一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