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40篇
外交国际关系   62篇
法律   483篇
中国共产党   1753篇
中国政治   2655篇
政治理论   355篇
综合类   52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580篇
  2011年   648篇
  2010年   508篇
  2009年   308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240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5篇
  2002年   138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9 毫秒
41.
王天辉 《奋斗》2005,(8):21-22
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坐落在风光秀丽的祖国边陲漠河县图强镇。是全国500家大型森工企业之一。经营面积504609公顷,总资产6.7亿元。山川秀美,松涛震响的图强,自1977年开发建设以来,已累计向国家提供商品材上千万立方米,更新造林90多万亩,上缴利税4亿多元。2004年,完成林业企业总产值24976万元.实现利润1474万元.税金536万元.完成上缴款2622万元。  相似文献   
42.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缺水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中国南方及四川丘陵地区出现缺水的现状令人堪忧。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地球气候异常变化而引起;另一方面是人类的活动而造成。作者提出要十分珍惜和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提出要坚持水稻种植的耕作方式,以恢复生态环境。由生态所产生和带来的问题,只能由生态环境的改善来解决,任何其它的行为和方法都只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只有我们人类共同来保护生态环境,让自然充分发挥调节气候、调节水分分布的作用,才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根本和长久措施。  相似文献   
43.
教育技术对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用教育技术取代电化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教育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协同作战。学校的全体教师、管理干部和电教人员,对搞好教育技术工作都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4.
45.
46.
当今,人类面临生态危机已成为共识,而全球生态环境遭受破坏仍在继续。追问其原因,许多人认为,形成生态危机的罪恶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本文则认为形成生态危机的原因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人类中心主义”。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探析生态危机性形成的根源。  相似文献   
47.
宋行 《中国监狱学刊》2006,21(4):140-144
社区矫正是以人道为内在价值的非监禁刑的非刑罚化的处遇方式,非刑罚化是其基本属性,助人自助是其应有功能。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条件下,我国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任务,应以推动刑事法治建设和自身的技术性建构为重点。在社会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应着力培育公众的认同,通过评估和意愿建立矫正关系,防止公众和犯罪人的刑法规范意识的异化。  相似文献   
48.
刘洪 《广东民政》2010,(12):4-5
加强民政法制建设,是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基本方略的要求.也是民政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民政法制建设关系到改善民生,关系到千家万户;民政立法是党和国家爱民之心、为民之策、利民之举的法律体现。全省民政系统,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充分认识加强民政法制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49.
3月6日上午,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山东代表团副团长高新亭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调,要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改善民生,继续把握积极作为、科学务实的工作基调,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相似文献   
50.
李胜利 《中国民政》2010,(5):30-30,32
2009年,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历城区委、区政府从关注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济的要求,建立完善阳光民生救助体系,让困难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全力打造阳光民生救助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