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46篇
各国政治   70篇
工人农民   56篇
世界政治   1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3篇
法律   634篇
中国共产党   1661篇
中国政治   2041篇
政治理论   876篇
综合类   12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7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88篇
  2013年   473篇
  2012年   495篇
  2011年   508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398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364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93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2004年初,美国五角大楼在向布什总统递交的一份报告中警告说:“今后20年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构成的威胁将胜过恐怖主义。”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世界各国的人们饱尝了气候恶化的苦果。同样,我国也未能幸免。2006年,我国属于重灾年份。来势汹汹的台风和经久不去的旱魔在神州大地肆虐。走过2007年相对平静的1月,今后气候变化又将如何?水旱灾害在2007年又将怎样来袭?  相似文献   
82.
王汝方 《求实》2006,(1):40-42
目前中国产业发展导致了生态系统的不健康,循环经济建设对于改善中国产业的生态健康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显著优势,根据中国国情,发展循环经济有几条措施。  相似文献   
8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站在宪政的立场观之,“工会维权观”在基本内涵、价值目标、维权理念、维权机制、工作格局等各个内在层面上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体制息息相通,体现了宪政的基本精神,顺应了宪政发展的时代潮流。要贯彻落实好“工会维权观”,要求广大工会工作者应当学习宪法知识,增强宪政意识。  相似文献   
84.
邓小平同志领导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伟大实践产生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观.这一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了从中国实际出发,用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动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85.
卢森堡和卢卡奇等人的民主理论的内容主要表现在 :对十月革命的总体态度和反思 ;对西方革命道路和方式的看法 ;对革命后无产阶级国家制度和组织形式的认识 ;对党内民主、党和工人阶级关系的探讨。这些理论传统将有助于西方共产党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工人阶级民主和阶级政治的前提下 ,重新整合共产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和新社会运动三大左翼力量 ,全面推进新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实践。  相似文献   
86.
梁红军 《学习论坛》2005,21(8):30-33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基础,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和评价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当代科学技术领域的革命性变革,使其“双刃剑”效应日益突出,也使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更加深刻。不断推动科学技术生态化,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技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87.
民法的法典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典编纂是法律文化和法学的最高贡献。法典编纂的动因是多方面的。在德国民法典产生至今的百余年中 ,它都因价值观和秩序观的变化而一直处于变化之中。这些变化在民法典的许多领域中体现出来。立法机关和法院对法律制度的继续发展使民法典具有了适应这些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88.
理想是人们从事社会活动的精神支柱,对人们的社会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实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最主要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但是,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轻视理想、淡化意识形态的倾向渐生。邓小平同志在这个问题上早就有着深刻的认识,也早已对  相似文献   
89.
曾凡跃 《探索》2003,23(4):114-117
马克思科学的个体观 ,是实践的个体观 ,也是辩证的个体观。对个体的本质、个体的发展的辩证理解 ,是马克思科学个体观得以建立的重要条件 ,也是马克思的个体观得以扬弃旧哲学个体观的内在机制。个体辩证法还是马克思辩证法系统以及马克思的历史观和人学观的内在构成。  相似文献   
90.
中国是一个具有浓厚的人治传统而法治传统相对缺少的国度。“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党的十五大提了出来,并在宪法修正案中予以确定,终于使我国在法治的轨道上大大地迈进了一步。但是,从人治向法治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