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69篇
工人农民   59篇
世界政治   2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1162篇
中国共产党   5057篇
中国政治   6797篇
政治理论   1466篇
综合类   202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87篇
  2020年   474篇
  2019年   254篇
  2018年   151篇
  2017年   283篇
  2016年   470篇
  2015年   904篇
  2014年   2266篇
  2013年   2164篇
  2012年   1486篇
  2011年   1343篇
  2010年   1347篇
  2009年   1227篇
  2008年   1339篇
  2007年   614篇
  2006年   488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22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关于居住区绿化设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飞速发展,居住小区逐渐代替了原有的居住格局。在居住小区的发展中,小区环境又成为整个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直接关系到小区的整体质量水平,同时它又是房地产开发商是否经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区环境中的绿化景观是人们对小区环境的第一认识,小区绿化是以绿色植物为主体,提供居民户外休闲、户外观赏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空间。它是提高小区生态环境质量的必要条件和自然基础。随着社会环保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小区绿化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建居住小区中绿化率已基本达到30%或以上,但就整体状况而言,在功能认识…  相似文献   
132.
以人为本 塑造现代城市街道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凤元利  刘仁义 《当代建设》2003,(6):19-19,35
街道作为城市肌体的脉络,早已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舞台,其发展演化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形态和规模以及人类生活方式与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对街道的物质形态和空间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重塑现代城市的街道空间,已成为城市设计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3.
民族生态审美叙事的关键是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交合互动 ,它在正义性原则指导下可保证民族生存与文化具有可持续生存指标 ,一种吸收变革而不丧失认同性活力的能指 ,从而使人与自然及民族间的交往灵活地进行。进而 ,在科技隐喻与民族生态隐喻等“多重隐喻”的功能交合辐射的过程中 ,人类超越自身而形成把握实在意义的方式与前景 ,最终形成对科技导致的生态危机与民族冲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4.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的政策,确保我市退耕还林健康顺利进行,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4]34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完善我市退耕还林粮食补助办法问题通知如下:一、补助方式和标准。坚持退耕还林的方针政策,国家无偿向退耕户提供粮食补助的标准不变。从2004年起,补助方式由供应粮食改为折算成现金发放,按每斤粮食0.75元(其中0.70元为粮食补助资金,0.05元为补助粮食调运费)标准计算发放给退耕户。2003年度退耕还林补助粮食尚未供应部分,按此标准折算成现金发放。  相似文献   
135.
西方各国新公共管理改革虽然采取的政策具有趋同性,但改革的结果和进程却是千差万别,表明了各国的行政生态环境在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因此,我国立足本身独特的发展阶段和行政生态环境,借鉴国外政府改革的经验,最关键的是思路和改革方向上的启示,然后才是对其改革手段的借鉴与本土化。我国未来的行政改革应做到:一、行政改革模式和手段应当是多元的;二、要处理好行政改革与政治改革的关系;三、寻找我国行政改革的持续动力源。  相似文献   
136.
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已经启动并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基于对现实相关案例的分析,生态补偿应以农业的生态价值为依据,同时应进行更适宜的制度创新来解决西部农业的生态问题,推进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7.
SARS的出现,再一次表明了人和自然是一种共生共存的关系。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个生态因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天然自然的自我演变以及人化自然,归根到底都必须遵从同一生态规律。否则,就会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尽管目前还不能明确SARS病毒的最终来源,但是它的产生无疑是自然对人类生存方式的一种报复。所以,人类应当善待自然,正确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使人化自然始终处在一定的阈限之内,使人工再造自然成为一种现代意识。为此正确地解读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是环境保护、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人类生存危机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8.
论生态校园新理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设生态校园应本着科学、人文、生态生态校园规划设计新理念 ,以建立具时代特色的生态校园为目标 ,根据生态校园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特别注重绿化与人文景观建设相结合的生态校园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39.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40.
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国家发展、民族昌盛、政党生存的坚实基础。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1994年至2019年7月CNKI数据库中篇名含“政治生态”的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为样本数据。通过文献计量学结合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从文献量、涉及学科、来源期刊、发文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科学知识图谱,对政治生态的研究现状、热点主题、演进阶段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政治生态研究态势良好,成果较丰富,但没有形成核心作者集群,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度均不高。研究内容上,政治生态的内涵不断丰富,分类更具体;其内在逻辑包括实践、主体和制度三维理路。对于实现路径的研究主要从思想性、导向性、民主化、法制化等方面入手,形成了大量宝贵的经验,构建了科学合理的政治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