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0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60篇
工人农民   36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7篇
法律   413篇
中国共产党   675篇
中国政治   1130篇
政治理论   405篇
综合类   5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389篇
  2008年   36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马卿  董梅 《人民论坛》2010,(3):50-51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验证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性,但是同时改革或转型还没有完全成功。竞合博弈秩序的扩展是当前制度演化的主要特征之一。经过自然选择和进化产生的人类心智和人类行为,既自利,也利他。推动利益主体的心智模式改善和推进普适宪政法则向竞合博弈机制的演进是中国制度变迁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92.
赋,作为一种古老文体,今天似乎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2005年岁初,一位在北京西城区工作的朋友,约我写一篇反映西城区历史变迁的赋,他特意强调是“赋”而不是其他文体。写好后,朋友很满意。不久,西城区便以这篇赋为中心.在首都博物馆举办了“《西城赋》书法、绘画、摄影展”,影响很好。  相似文献   
993.
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中经春秋战国时期诸族群之间的战争与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内迁的诸族群最终在族群意识上趋向认同于华夏.至战国中晚期出现了华夏族群居中,戎、狄、蛮、夷诸族群居于四边的分布格局.这一分布格局无论是在客观上的民族地理分布或是思想观念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经济特区是中国制度变迁的突破口。无论改革开放、体制转型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说到底都是深刻的社会制度变迁。对一个转型社会而言,制度变迁更多是通过对传统意识形态的摒弃、通过制度创新来完成,深圳经济特区30年的历程,就是一个不断以制度创新创造奇迹、示范全国,从而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995.
《人大建设》2008,(1):F0004-F0004
上世纪80年代,位于郑州市北郊的宋砦村还是一个仅有600多人的贫困村,村民靠种粮卖菜维持生计,集体经济根本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96.
孟盛 《党政论坛》2010,(10):56-57
1949—1978:推崇老黄牛式干部 官员评价标准:鞠躬尽瘁、亲民爱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代表人物:“永远的标杆”焦裕禄 典型事迹:山东淄博的焦裕禄,1962年12月调任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从此,他的身影,在齐腰深的洪水急流里,在风沙最紧的风口上,在瓢泼大雨中,在风雪漫天时……他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植树、改地,和当时严酷的自然灾害作斗争;  相似文献   
997.
时尚文化异彩纷呈 时尚文化是一个社会时代变迁的文化缩影,它具有崭新性、前沿性、活跃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8.
从原始社会的偶然形式到一般的交换形式的发展过程中,制度变迁的根源都来自于社会中的技术变迁,从鄂伦春族的制度变迁的实证研究看,其技术水平的变迁是其分配制度变迁的本质原因之一和主要动因之一;从个体差异为基础的技术和技术水平的变迁与制度变迁在演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看,技术变迁往往决定了制度的变迁。  相似文献   
999.
冷战结束以来,在美国国会议员眼中,印度的国家形象经历了从极度被轻视甚至敌视等高度负面印象逐渐转变为美国的"全球战略伙伴"形象的巨大变迁。本文分析了美国国会议员印度观的变化以及隐藏其背后的深刻动因。  相似文献   
1000.
20多年来,钦州市钦南区黄屋屯镇屯西村壮族人民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生产技术逐步吸纳现代因素,经济结构显现多样化特征,但种植业仍是农民固守的传统经济部门,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面临困境.引导农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巩固壮族人民的经济结构变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