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121篇
工人农民   37篇
世界政治   13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篇
法律   321篇
中国共产党   733篇
中国政治   1067篇
政治理论   122篇
综合类   17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40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66篇
  2009年   281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31.
楚鹏 《今日民族》2014,(9):40-43
<正>以弗所,这座饱受风霜的古城,苍凉中透着些许悲壮,破败中透着些许傲骨,尽管往事如烟,却依旧倔强地向世人展示历史的印迹。寻踪古城遗迹,回望沧桑历史以弗所(Efes)是土耳其最有观光价值的古城,也是现存古希腊、古罗马古城遗迹中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这座城市在公元前11世纪已存在,在罗马初期人口达到鼎盛,可惜它也算得上是最倒霉的古城,在经历了四次大地震和三次大火的天灾人祸后终于被废弃。如今挖掘出来可供观光的部分,大约只  相似文献   
132.
孟红 《党史博采》2014,(1):46-48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学习雷锋好榜样i是为歌颂雷锋和弘扬雷锋精神而创作的歌曲,曲子简洁明快、铿锵有力,以其特有的旋律和激情,喝遍大江南北,点燃了无数青春热血,感染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唱雷锋,学雷锋,做雷锋,神州大地上高扬的雷锋精神始终熠熠生辉,已成为我们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么,由洪源作词、生茂谱曲的《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脍炙人口、昂扬向上的歌曲,是怎么创作出来的,又是怎么广为传唱并经久不衰的呢?  相似文献   
133.
沈向阳 《党史纵横》2014,(5):49-49,63
正中国早期抗战影片,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二战题材的电影。上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中期,数以百计反映中国人民奋起抗日的影片登上银幕,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投入到抗日救国的洪流之中。拍摄于1932年1月下旬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是第一部用镜头记录日本海军陆战队企图登陆上海、中国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的抗战影片,上映  相似文献   
134.
激昂奔放的《游击队之歌》出自我国著名音乐家贺绿汀之手。在民族危亡之时,贺绿汀积极投身革命事业,创作了大量优秀歌曲,激发了许许多多人的斗志,也给人民群众带去了精神食粮,增强了人们对革命必胜的信念。他的歌曲思想性与艺术性交相辉映,历久弥香。从他的抗战歌曲,特别是《游击队之歌》中,不难看出这一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5.
由河南影视集团、洛阳真不同饭店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反映河南悠久饮食文化的电影——《洛阳水席》终于和观众见面了。这部电影是继《豫菜皇后》、《胡辣汤》之后,“河南美食系列三部曲”的完结篇。  相似文献   
136.
《中苏文化》是中苏文化协会的机关刊物,从1936年5月创刊到1949年5月连续出刊达13年之久,结合当时电影国营化、民族化的浪潮,苏联电影及理论体系在大后方的重要地位被凸显,而《中苏文化》杂志对此曾有过集中的反映。本文针对刊载于《中苏文化》中的电影文献进行研究,从不同类型和角度去反映当时苏联电影的状况,实质地印证苏联电影给予中国电影的影响,让身在21世纪的我们可以通过对史料的发掘对当下已有的历史观点做出评判。  相似文献   
137.
最早接触所谓的“便利店”不是在台湾,那是在王家卫1994年的电影《重庆森林》里——金城武走进一家便利店,寻找隔天就要到期的风梨罐头;也是在一家便利店,梁朝伟偶遇前女友,之后用烤箱烘干被雨水浸湿的那张一年后的登机证。  相似文献   
138.
2003年,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若干意见》,产业化这个概念开始公然和高频次地被运用到有关中国电影的各种表述当中,中国电影实践的方向也得以确立和明晰。8年来,中国电影乘改革东风,通过对产业规律的认真摸索和有的放矢的行政管理,实现了全行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体现为国产电影产量和质量的明显提升,也包括国产电影票房的大幅度提高,中国电影社会影响力的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39.
《中国残疾人》2011,(5):13-13
3月24日,由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编剧的电影《我的少女时代》首映式在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举行。张海迪出席首映式,中国残联常务副理事长王乃坤,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长汤小泉,中国残联副主席吕世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等领导出席了首映式。  相似文献   
140.
熊坤静 《党史博采》2014,(12):55-58
李准是我国亿万农民最熟悉和热爱的蒙古族优秀作家,也是当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同时在小说和电影两个领域都卓有成就的杰出作家。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生涯中,他共创作发表长、短篇小说50多篇(部)、散文集两部和电影文学剧本20余部。其中短篇小说《不能走那条路湎世后,反响强烈,影响广泛,成为我国最早反映土改后出现两极分化现象的文学作品。它描写的是农民张栓因为倒卖“牲口”而欠了账,想卖掉土改时分的土地,再用还债剩下的钱去继续做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