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5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司法面临信任危机如果说法律应当让人信仰,那么,法院则应当让人信任,法官则应当让人信赖,判决则应当让人信服。简言之,法无信不立,信任乃法院的立身之本。可是,继湖北佘祥林、河南赵作海个人的劫难之后,司法面临的则是信任的浩劫——人们对法院的信任度跌至负数。聂树斌案可谓这一负数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2.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0):85-87
张飚退休前,在石河子监狱当驻监检察官。这10年里,他一共办了二三十个案子,案子都不大,没什么影响。直到他遇到张高平,才介入了一个影响力巨大的冤案的平反过程。张飚退休后的生活是很安逸的。平时到乌鲁木齐帮女儿看看孩子,但他不喜欢乌鲁木齐,嫌人多车堵。他更愿意待在漂亮的小城市石河子,因为到哪去都方便,绿化也好,"你现在来的时间还不算好,到了夏天,想找个楼房都不好找,全都被树挡住了"。  相似文献   
143.
言论广角     
《中国司法》2013,(11):4-5
沈德咏:疑罪从无的实践理性在司法实践中,无论是侦查、公诉机关还是审判机关,主观上当然都不希望出现疑案,然而,受制于各种现实的客观因素,疑案在一定条件下又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疑罪从无就是处理疑案的一种技术性手段和方式。疑罪从无是遵循认识规律的必然结果。在刑事司法实践中,我们既要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坚信事实真相是可知的,是可以被认识的,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人们对于事实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在特定条件下有些事实真相尚难以全面揭示。所以,无论是查清事实后判决有罪或者无罪,还是出现了疑案作出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44.
2013年4月25日,河南平顶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纸无罪判决,让被羁押12年的李怀亮重新获得了自由。与佘祥林、赵作海、张高平等“冤案”不同的是,该案被害人并未“生还”,“真凶”也未出现,这种情况下的无罪判决,极具现实参酌意义。  相似文献   
145.
李岩 《江淮法治》2010,(22):54-54
存疑不起诉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三类不起诉情形中的一种.是现代刑法“有利被告”思想和诉讼经济原则的具体体现,其适用的对象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认定存疑不起诉的关键是符合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然而证据不足的认定标准很笼统.司法实践中操作起来分歧较大.它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疑罪从无的诉讼原则,关系到办案质量和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46.
正一、基本案情犯罪嫌疑人赵某系刘某之表哥,被害人马某系刘某之友。1993年冬,刘某因其妻与马某发生不正当关系而与马某产生矛盾。犯罪嫌疑人赵某得知此事后曾向刘某表示要替刘某出气杀害马某。1994年12月6日22时许,被害人马某在其家中被人持枪枪击项部,并被人用单刃刺器刺伤左眼睑处  相似文献   
147.
公众对于冤假错案的关注度日益增强,要求严格落实"疑罪从无"司法原则的心愿也愈加迫切。本文从审判实践进发,寻找疑罪审判异化的成因,考量疑罪审判的价值定位,最终尝试架构疑罪审判的激活路径,以期对真正实现"疑罪从无"理念的归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8.
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取消了免予起诉制度,排除了人民检察院的定罪权,同时扩大了不起诉的适用范围,按照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潮流,吸收了“无罪推定”、“疑罪从无”的精神,设立了“存疑不起诉”制度。刑事诉讼法第140条第4款规定:“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149.
本文从刑讯逼供案件侦查的角度,对刑讯逼供类案件的特点、经常出现的问题、应当适用的原则和举证责任分配等问题提出了相关见解。文中认为刑讯逼供案件应当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刑讯逼供案件不应适用疑罪从无原则,并对这些观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加深对刑讯逼供这一罪名的认识,对这类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判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0.
无罪推定一词最早是由十八世纪意大利的刑事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来的。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不能确定有罪”。据此,理论界的一些同志认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已将无罪推定原则确立下来。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