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46篇
法律   2360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72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目的 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M3受体的表达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M3受体的变化情况.结果 正常皮肤组织的表皮、毛囊、皮脂腺、汗腺、皮肌层等均表达M3受体.伤后6~12h,损伤区M3受体阳性细胞以多形核粒细胞为主;1~3d,M3受体阳性细胞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5~14d,M3受体阳性细胞主要为成纤维细胞.阳性细胞率在伤后6~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略有下降,但保持较高水平,7d阳性细胞率再次达到峰值,随后逐渐降低.通过Westem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M3受体阳性条带,其中12h和7d为M3受体两个表达高峰.结论 多形核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均表达M3受体,提示其可能在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M3受体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952.
外伤性癫痫灶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检测泛素(ubiquitin,Ub)和泛素激活酶(ubiquitin-activating enzyme1,UbE1)在外伤性癫痫灶中的表达,探索其对鉴定外伤性癫痫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脑外伤后癫痫灶皮质样本15例(外伤性癫痫组)、非脑外伤后癫痫灶皮质样本15例(非外伤性癫痫组),交通事故死亡正常脑皮质样本15例(非癫痫组),通过HE常规染色观察各组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组中Ub和UbE1的表达情况。结果常规HE染色下,与非癫痫组相比,外伤性癫痫组和非外伤性癫痫组出现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变性等形态学改变,外伤性癫痫改变更明显。Ub和UbE1主要表达在癫痫灶神经元细胞核、细胞质内,细胞外未见表达。图像分析显示两指标的表达量为外伤性癫痫组非外伤性癫痫组非癫痫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元变性是癫痫灶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外伤性癫痫神经元病理改变更明显。与HE染色比较,Ub和UbE1免疫组化染色更灵敏,有助于鉴别外伤性癫痫和非外伤性癫痫。  相似文献   
953.
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随死亡时间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27只家兔死后48h内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核DNA降解情况。结果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彗星现象,彗星样细胞出现率于兔死后6h开始逐渐增加。死后6~18h彗星样细胞出现率增加缓慢,死后24~36h出现率上升较快;死后36~48h彗星样细胞出现率上升缓慢,但仍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M185.4%),其回归方程为y=-0.0096x2+2.4548x+5.7964,与死亡时间呈正相关(R2=0.9743)。结论家兔死后角膜内皮细胞彗星样细胞出现率随死亡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954.
目的观察豚鼠过敏性休克死亡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情况,试图为过敏性休克死亡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方法健康豚鼠24只,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再分死亡即时组、冷藏48h组和冷冻7d组,每组4只。实验组将0.5mL人混合血清用生理盐水1∶10稀释,注射于豚鼠后掌皮内,致敏后3周以人混合血清1mL注入心腔诱发过敏性休克致死;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代替混合血清。提取豚鼠心血及肺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技术观察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豚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阳性细胞数量较少,分布在小血管和小气管周围。实验组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多数细胞形态不规则,阳性染色颗粒脱出肥大细胞并弥散到组织间隙。冷藏48h和冷冻7d的条件下对这两种酶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过敏性休克致死豚鼠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胃促胰酶的表达明显增强,在冷藏48h和冷冻7d内的条件下,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一项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55.
结核虽是一种常见病,但心肌结核很少见,且结核累及心脏传导系统更是罕见。作者通过尸检发现1例结核播散累及心脏传导系统致死,并结合复习相关文献,对心肌结核的发病机制、死亡机制和法医学鉴定要点进行分析,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956.
笔者遇1例通过鼻尖部检出出血点判定致死方式进而侦破的案例,报道如下。 1案例资料叶某,女,55岁,浙江上虞人,系聋哑人。2007年12月22日其家人报警称于12月4日失踪,并提供与叶某有长期暖昧关系的嫌疑对象王某,公安机关随即传唤王某,经询问,王某称:12月4日与叶某发生性关系时叶某突然不省人事。  相似文献   
957.
早期缺血性心肌病变引起的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由于发病突然,常缺乏典型的形态学改变和临床表现,易被怀疑为刑事案件,查明其死亡原因对法医学实践有指导作用。本文对国内外有关无机离子、肌酸激酶、肌钙蛋白、心房利钠尿肽、脑利钠尿肽等生物化学指标检测在诊断SCD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以期为SCD的法医学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目的观察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人体肺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过敏性休克死亡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免疫组化法对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进行检测,同时以10例CO中毒死者为对照:采用图像分析仪及Image—pro plus 5.0.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计算阳性肥大细胞数及类胰蛋白酶、类糜蛋白酶荧光表达强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和类糜蛋白酶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敏性休克死亡人体肺组织中类胰蛋白酶与类糜蛋白酶的表达增强.可作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形态学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59.
某男,41岁,某年8月1日21:20左右,酒后与他人发生争执.纠缠中被他人用右手掐住其颈部左侧,后同伴发觉该男坐在地上无法站立讲话,于是报警。当晚约21:30,民警到达现场,将该男背回住处。23:00左右.同伴发觉其呼吸异常便将其送至医院就诊。医生检查:无应答,处于嗜睡状态,右侧肢体对刺激无反应。8月2日凌晨1:19医院CT检查发现左侧大脑大面积脑梗死可疑,4:27医院CT确诊为左侧大脑大面积脯樟死.  相似文献   
960.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c-jun的表达及不同损伤时间c-jun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各个时间段c-jun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jun表达。伤后3~12h损伤区c-jun主要表达在中性粒细胞中,1~5dc-jun阳性细胞主要以单个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7~14dc-jun主要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阳性细胞率3~12h逐渐增高,12h达高峰,1~5d有所下降,7d阳性细胞率达第二峰值,10~14d逐渐降低。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jun阳性条带,其中12h和7d为c-jun含量的2个高峰。结论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c-jun在损伤区对诱导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凋亡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c-jun表达的规律性变化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