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7篇
  免费   55篇
各国政治   37篇
工人农民   54篇
世界政治   1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2625篇
中国共产党   483篇
中国政治   1378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52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590篇
  2013年   423篇
  2012年   447篇
  2011年   547篇
  2010年   414篇
  2009年   420篇
  2008年   468篇
  2007年   323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预告登记是起源德国普鲁士法的一项古老制度,其旨在保护以不动产物权变动为目的的债权请求权,因其在保障不动产交易安全、促进交易效率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后被许多国家和地区采用。我国于200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正式确立了不动产预告登记制度,但是它在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992.
<物权法>规定的预告登记制度对于规范不动产交易市场秩序、弥补物权变动公示要件主义的缺陷具有重大意义,在内容上也规定得相对完整.但我国预告登记制度的适用范围还有待扩大,发生途径有待拓宽,预告登记效力的规定有待进一步科学化,并有待增加预告登记向本登记的推进程序.  相似文献   
993.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现存的商事登记制度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改革方向之间的冲突愈发明显,因此,在我国商事立法进程中,当务之急是制定一部统一的《商事登记法》。在此法中应当以效率与安全作为立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具体制度,如统一商事登记程序,明确登记和公告的法律效力,建立完善的商事登记簿以及强化登记机关的责任等。  相似文献   
994.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并伴随着国家关于房屋分配体制的改革,商品房买卖已经逐步深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为约束买卖双方的权利义务,一方面应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完善立法;另一方面作为购房者亦应增强法制观念、权利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相似文献   
995.
物权变动登记的效力存在对抗要件主义和生效要件主义之别。在分析两种立法例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了我国物权变动应采取与船舶物权变动相同的立法模式,即应采取对抗要件主义立法,并对我国《物权法》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996.
《海域使用管理法》建立了“审批为主、招标拍卖为辅”的海域使用权创设方式,以及“颁发海域使用权证书并向社会公告”的海域使用权公示制度。这一海域使用权创设方式存在缺陷,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完善:限制行政审批、鼓励竞争出让;允许以挂牌和协议方式出让;规定海域使用权出让合同;以登记时间作为海域使用权取得时间。  相似文献   
997.
对于机动车的权属问题,有必要立足于物权的基本原理,从私法和公法的双重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和立法调整。本文认为,机动车登记行为具有行政确认和行政许可的双重法律属性,公安机关在办理机动车登记中对相关事实的审查属于实质审查。《物权法》对机动车登记效力采取的是登记对抗主义而非登记要件主义。对于登记中的错误应区分具体情形,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补救。对于第三人善意购买的被盗抢机动车,应当采取有偿回复的方式予以处理,不宜不加区分地予以追缴。  相似文献   
998.
因下岗造成经济收入减少引发的离婚案件当事人要求变更抚育费的情况比较复杂,尺度难以把握。审理案件时应掌握兼顾权利人和义务人双方的利益,保障离婚者子女的最低生活费。  相似文献   
999.
管峰 《法制博览》2024,(7):130-132
经济补偿制度是离婚救济制度的重要内容,该法律制度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离婚程序中夫妻弱势一方寻求经济救济的有效渠道之一,是社会价值观在法律中的体现,经济补偿制度的设立使家庭劳动价值在婚姻法律制度中得到认可。离婚经济补偿的情形、适用条件及补偿标准有其特定要求,本文将就此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000.
张望 《法制博览》2024,(7):100-102
《民法典》通过第一千零七十七条设立了离婚冷静期制度,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争论不断。之所以有这么高热度,是因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家庭制度关乎每一个人,现阶段离婚率又居高不下,离婚冷静期制度是对协议离婚方式的重大调整,必然备受关注。这么大量的人群在离婚冷静期中是否需要公证服务呢?笔者调研公证实践后,对公证可介入离婚冷静期的几种方式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若干务实建议,以期公证人能够更好地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