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2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篇
法律   127篇
中国共产党   48篇
中国政治   63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死亡时间的推测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对晚期死亡时间的推断误差较大。皮肤是机体死后分解破坏发生较迟的部分。不同环境条件下死后不同时间大鼠皮肤大体、组织学的改变,为推测较长的死后间隔时间建立实验动物依据。利用皮肤大体、组织学改变可望较系统和准确地推测晚期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252.
目的研究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和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p—FAK)在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小鼠背部切创后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FAK及p-FAK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3h,FAK和p-FAK主要表达于多核粒细胞;伤后6~24h,主要表达于大部分浸润的多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伤后3~14d。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伤后FAK的阳性细胞率逐渐增高.于3d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伤后p-FAK的阳性细胞率也逐渐增加,于12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Westernblot结果显示,正常皮肤中FAK及P—FAK均有表达。FAK表达强度变化不是十分明显,但仍可见在3d时含量达到最高。p-FAK蛋白含量伤后逐渐增加.12h表达最强,随后逐渐下降。结论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FAK和p-FAK阳性细胞率呈时间规律性变化.可用于皮肤切创损伤时间的推断。p-FAK呈现出明显的时间规律性变化,说明作为皮肤损伤时间的推断指标要优于FAK。  相似文献   
253.
纹身导致的皮肤损伤与常见的擦伤、挫伤、创、皮下组织挫碎所致的皮肤损伤类型不同,且较为罕见,本文就3例被强迫纹身所致的皮肤损伤鉴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54.
体表皮肤是覆盖在人体表面的最大器官,与外界具有最大的接触面积。因此,体表皮肤损伤在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也是最为常见的损伤。2017年1月1日,《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开始实施,其体表皮肤损伤的相关条款与既往标准存在一定差异。本文比较了《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与国内外其他伤残标准中体表皮肤损伤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相关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255.
目的探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损伤区大麻素Ⅰ型受体(cannabinoid receptorⅠ,CB1R)的表达及不同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段CB1R的变化情况。结果正常组织中有少量CB1R的表达,位于表皮、毛囊、皮脂腺、皮肌层。伤后6~12 h,中性粒细胞不表达CB1R,伤后1~5 d,阳性染色以单核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主。伤后7~14 d,CB1R阳性着色以成纤维细胞为主。阳性细胞率6h~3d逐渐升高,5d达到高峰,7~14d逐渐降低。经Western印迹法显示各个时间段均有CB1R的阳性条带,其中5d为CB1R表达的高峰。结论在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CB1R被激活,CB1R表达于单核细胞,可能参与炎症反应,CB1R在损伤周边区表达于成纤维细胞,可能参与皮肤损伤后的愈合,其变化规律可用于损伤时间的推断。  相似文献   
256.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RT—PCR法,检测小鼠皮肤切创组织中不同时间的转换增殖因子β-1和肝细胞增殖因子基因表达的变化,并探讨这些因子作为推断损伤时间依据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57.
目的 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全长的测序分析,探究利用人类皮肤及口腔微生物推断个体地理位置来源的可能性。方法 提取上海和内蒙古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及口腔微生物DNA,通过16S rRNA基因全长测序,分析两地人群微生物群组成和多样性情况,随后筛选差异性物种并构建地理位置预测模型。结果 上海与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侧皮肤及口腔微生物的组成结构均不相同。对于手掌侧皮肤微生物,赤峰样本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均高于上海样本,而口腔微生物的差异则不显著。置换多元方差分析(permutation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PERMANOVA)证实两地样本的β多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皮肤样本与口腔样本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129和0.102。通过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可以对两地样本进行初步区分。预测模型利用皮肤和口腔样本对地理来源进行预测的准确率分别为0.90和0.83。结论 上海和赤峰两地汉族人群手掌侧皮肤和口腔微生物的结构均存在差异,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构建的预测...  相似文献   
258.
<正>走进重庆市自然资源科普馆,只见一只身长约24米的恐龙,伸出长长的脖子,伫立在草地上。它的皮肤纹理生动逼真,连脖子与躯干连接处的皮肤褶皱都清晰可见。这只恐龙名叫“马门溪龙”,其化石被发现于重庆合川,可它在“成型”过程中,却得到了来自四川省自贡恐龙博物馆的诸多支持。“从搭建骨架到肌肉复原、从3D雕刻到最后的翻模成型,  相似文献   
259.
目的 研究载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组织工程支架(APS/PDLGA)对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技术制备APS/PDLGA超细纤维,构成三维纤维网状组织工程支架;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纤维形貌,并计算直径;采用苯酚-浓硫酸法检测载药量与包封率;将APS/PDLGA用于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创面修复,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实验组皮肤修复进程。结果 APS/PDLGA纤维表面光滑、粗细均匀、直径(2.56±0.50)μm、载药量(5.22±0.076)%、包封率(90.06±1.31)%,覆盖APS/PDLGA纤维膜组的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约在第18天完全愈合,新生上皮外观与结构和正常皮肤相似,愈合速度明显快于空白PDLGA纤维膜组和对照组创面(P<0.01)。结论 APS/PDLGA纤维组织工程支架可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创面愈合,有望应用于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  相似文献   
260.
人类有大量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占了我们生活或工作的环境中的微生物多样性的绝大多数,因此能够通过微生物相似性将个体与物体和空间联系起.关注皮肤微生物群的特征,探究微生物群与其他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更好地应用于法医学领域,可以在医院中追踪病原体来源;追踪建筑环境中的人员及其活动,以此作为一种重要的法医学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