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7篇
  免费   13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30篇
中国共产党   39篇
中国政治   203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2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入户盗窃未遂认定为盗窃罪还是非法侵入住宅罪,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颁布实施时已有定论。但是,新修订的入户盗窃取消了时间和次数的限制,因而从法理和实践角度,对入户盗窃是否存在未遂形态、如何判断行为人以盗窃故意进入房屋、入户盗窃着手的标准等进行分析,有利于对该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72.
许薇 《政府法制》2011,(2):27-27
小偷盗走3000多元硬币后一时得意,将赃物摆在一起用手机拍照“留念”,结果照片却成了警方破案的证据。家住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解放南路的郭先生说“这个小偷太大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73.
浅论使用盗窃犯罪——以盗开汽车为参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盗窃已经成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结合盗窃犯罪理论,对使用盗窃的含义,使用盗窃能否构成犯罪及使用盗窃盗窃罪定罪处罚的根据等问题作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4.
宾馆盗窃案件呈逐年上升之势,已成为城市治安问题之一。由于宾馆盗窃案件发生的场所和侵害目标具有特殊性,作案现场遗留的痕迹物证较少,导致现场勘查的难度很大。深入分析宾馆盗窃案件的特点,掌握快速勘验外围现场,及时发现可疑情况等现场勘查技巧,提高现场勘查的质量,是快速侦破此类案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75.
论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共同犯罪行为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要各行为人的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具有重合性,无论为完全重合还是部分重合,就可成立共同犯罪。成立共同犯罪不一定要求各行为人最终适用的罪名相同;在成立共同犯罪的前提下,同样存在分别定罪的可能性。盗窃并使用信用卡属于刑法中的复合危害行为,如果各行为人在实施盗窃信用卡之前进行合谋,互相配合实施窃取行为,而后共同或分别冒用该信用卡的,各行为人均成立盗窃罪;如果后行为人(仅具体实施信用卡诈骗的行为人)事先并未加功于盗窃信用卡的行为,则前行为人成立盗窃罪,后行为人成立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76.
当前,虚拟财产的被盗现象比较普遍,由于刑法中对其规定的空白,导致了这种纠纷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应当从盗窃虚拟财产国内外的立法现状入手,吸取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弥补我国法律的空白的同时,在立法途径和司法途径两个层面做出具体完善,维护法律的统一性。  相似文献   
77.
温法 《法庭内外》2011,(12):10-11
救死扶伤、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若被救助人在从事犯罪活动过程中遇难,同伴未及时实施救助而致被救助人死亡,那么被救助人的权利是否应该受到法律保护,同伴是否应该承担赔偿责任呢?201 1年9月,河南省温县人民法院公布了这起特殊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的判决结果,从司法层面给出了答案——  相似文献   
78.
黄笑水 《检察风云》2011,(23):52-53
时间回到2008年的1月中旬。天气异常阴冷,一队新收犯人在警官的带领下,缩着脖子向上海市新收犯监狱六分监区走来。在行进的队列中,一名高挑瘦弱的犯人拖着行李包,垂头丧气,神色中带有几分慌张,却又不时地抬起头来东张西望,  相似文献   
79.
《刑法》第23条对未遂犯处罚的规定并未得到司法实践的严格遵守,盗窃罪未遂在实践中分为可罚的盗窃未遂和不可罚的盗窃未遂;犯罪未遂的处罚根据有客观未遂论、主观未遂论及印象理论。犯罪未遂通常并不能被视作情节显著轻微的行为,可考虑犯罪未遂与行为未遂概念的区别。对盗窃未遂处罚规则应当进行重构,不可罚的盗窃未遂应限定在未达到法定数额之盗窃未遂、指向财物数额较大但情节轻微的盗窃未遂,以及情节轻微的扒窃未遂三种情形。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之未遂原则上可罚。  相似文献   
80.
目前盗窃机动车犯罪日益猖獗,案件数量持续攀升。鉴于盗窃机动车犯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本文认为有必要以实践为基础,以理论为支撑,从盗窃机动车案件的特点入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盗窃机动车案件的侦查对策,从而遏制此类犯罪的高发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