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至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凡200余年,台湾行政区划初步建置并几经调整,经历了由一府三县、一府四县二厅、一府四县三厅到二府八县四厅,再到三府一直隶州十一县三厅的变迁。本文拟对清代台湾行政区划变迁的基本情况进行初步梳理,对其行政区划调整的原因和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2.
李卫督浙     
<正>李卫是江苏徐州人,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殁于乾隆三年(1738年)。李卫家庭富有,为此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他出钱捐了个兵部员外郎的官职,此后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雍正二年(1724年),李卫又升任云南布政使,仍管盐务。雍正三年又调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更被特授为浙江总督,直到雍正九年调任直隶总督,主政浙江前后六年之久。  相似文献   
53.
莲池     
  相似文献   
54.
本文提出了“多重逻辑下的制度”这一分析框架,主要是为了说明在宏观的制度逻辑架构下会存在许多不同的子制度逻辑,这些子制度逻辑诱发和塑造了这一领域中相应的行为方式。大的制度逻辑架构提供了宏观层次上的制度安排与微观层次上人们可观察行为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从微观层次即群体行为的各自表现以及这些行为的相互作用中来观察多重子制度逻辑的互动过程。本文以1743年直隶救荒制度为例来阐述这一分析框架所提供的理论思路。在序中带乱,乱中有序的救灾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五个行动主体:国家、官僚制官员、下层办事人员、地方精英、受灾的村民。他们各自从事着不同的政治。这五个行动主体的行为反映了宏观的救荒制度逻辑下五个子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55.
佚名 《法制博览》2008,(11):37-38
1901年慈禧太后66岁寿辰时,直隶总督袁世凯特地从美利坚进口一辆洋车,作为寿礼敬献给慈禧。据说,这个洋玩意是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查理森利和法兰克兄弟俩设计。并采用手工方法制作而成。起名为“图利亚”。  相似文献   
56.
金邦平(1881~1946),字伯平、亚粹,安徽黟县渔亭镇玛坑村人。渔亭镇,亦称七都,是黟县的南大门。玛坑,也称玛川,是一个田园式美丽的小山村。村前有山不甚高,开阔处多是田。房屋依山而建,成一字形,其中三栋为金家老屋,有门楼亦有雕刻。屋呈四合型,上下厅,还有前进和后进。屋前有一道小河,清澈的河水缓缓地向下游流去,屋后是峰峦起伏的群山。远处看,云雾缭绕;近处看,屋后一峰独秀,高入云霄。此乃山川之精英,天地灵气之所锺,确是人才辈出的一个好地方。  相似文献   
57.
莲池夏韵     
古莲花池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的市中心,始建于金元之交,初名“雪香园”。后因池内荷花经年不衰,得名“古莲花池”。清朝雍正年间,直隶总督李卫在此修建莲池书院,聘任名家讲学于此。乾隆年间又辟为皇帝行宫,在直隶总督方观承的主持下修建了“莲池十二景”,可谓巧夺天工。此后又经历次扩建、修缮与维护,古莲花池内部结构最终定型,呈现出我们今天所见之貌。夏季是独属荷花的季节,也是一年中古莲花池景致最为独特的季节,许多人慕名前来,只为一睹荷花芳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