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80篇
工人农民   132篇
世界政治   2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51篇
法律   8159篇
中国共产党   4175篇
中国政治   9004篇
政治理论   1231篇
综合类   2738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312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48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378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2239篇
  2013年   1991篇
  2012年   2177篇
  2011年   2179篇
  2010年   2368篇
  2009年   2281篇
  2008年   1936篇
  2007年   1503篇
  2006年   1361篇
  2005年   1022篇
  2004年   1192篇
  2003年   930篇
  2002年   621篇
  2001年   527篇
  2000年   59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998年3月,青浦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选举产生了。常委会会议上,面对人民的重托,常委会组成人员表示:“我们要向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必须加大监督力度,将监督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42.
如何使监督工作更具规范化,更有实效?莆田市涵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春玉有自己的见地。  相似文献   
143.
几年来,蓟县人大常委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全县工作大局,认真履行监督职责,较好地发挥了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作用,促进了全县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4.
今年4月12日,河北区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区综合执法大队依法行政工作汇报。当区综合执法大队汇报几年来从过去每年执法向被执行人赔付十几万元至今  相似文献   
145.
据《河南商报》报道:2006年12月郑州市人大常委会制定的《郑州市预防职务犯罪条例》明确规定,“新闻单位应当依法对国家工作人员履行职务的行为进行舆论监督”。这项规定,在地方性法规中,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46.
拙文 《人大建设》2007,(7):14-15
询问和质询,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重要权力。同时,也都是人大常委会行使对“一府两院”监督职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7.
今年1月1日起,监督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人大制度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然而,“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随着监督法的出台,人们对人大监督将给予更多的关注。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学习贯彻监督法,进一步做好人大内务司法工作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48.
对权力的监督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重要问题,也是执政党建设首先应该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而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重点应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一、对“一把手”监督问题的提出2005年初,中共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对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则进一步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实施纲要》和《党内监督条例》都把领导…  相似文献   
149.
安徽省阜南县向县直机关和乡镇下达招商引资任务。致使一些职能部门疲于应付。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於俊华因没完成下达400万元单位招商引资任务,最近受到党内警告、行政记过处分,并被宣布停职检查。然而,受到处分的於俊华,却被要求“停职不停责”,不仅要抓局里的工作,还要继续完成招商任务。  相似文献   
150.
诚信政府的缺失与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信用不足是当前社会活动中十分严重的问题。信用问题已经影响到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再发展下去可能成为我国法治和市场经济秩序运行的顽疾。我们不仅只关注个人信用、企业信用的缺失,而且更应重视拥有垄断权力的政府及其官员的信用问题。政府信用的降低乃至丧失,将成为整个社会信用滑坡的根本因素。本文从社会学和制度学角度出发,分析政府自身缺失信用的成因,并就加强和完善建立政府信用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