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6篇
工人农民   7篇
世界政治   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67篇
中国政治   149篇
政治理论   41篇
综合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东中野修道撤诉了!这位日本亚细亚大学的教授以这样的方式在东京地方裁判所的法庭上结束了他提起的诉讼,一点没有了已往的气势,这让中日两国律师都没有料到。其在《南京大屠杀的彻底检证》一书中污蔑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是“假证人”的谎言随着夏淑琴的出庭不攻自破,本想再次掩盖事实、挽回颜面的起诉在东京成为一场颜面全失的闹剧。事情要从8年前说起。  相似文献   
102.
对合同诈骗罪客观要件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经济犯罪,本文试就该罪的客观要件谈了几点看法:合同诈骗罪的对象是对方当事人的财物及财产性利益;合同诈骗行为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合同诈骗的方法是虚构事实、隐瞒真相;合同诈骗的数额标准应当通过立法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03.
外蒙古(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20世纪初开始,经历了30多年断断续续的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在某些大国的操纵下,最终于1946年1月正式独立出去。对这桩历史公案,后来有一些歪曲事实的议论混淆了视听,以致以讹传讹,至今还有不少人不明真相。因此,有必要将这桩历史公案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以便澄清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04.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3.38亿。互联网上,从不会缺少舆论的风口浪尖,但吸引人们眼球、“板砖横飞”的未必都是真相。最新的例子——热传的“内地私人拥有财产超过1亿元的有3220人,其中有2932人是高干子女,占超亿元富豪人数的91%”。这条从2006年就开始在博客中流传的“消息”,已被多方证实为假新闻。  相似文献   
105.
迟丽华 《中国监察》2010,(17):36-37
面对突发事件,主流媒体必须旗帜鲜明,扩大影响,占领舆论主阵地,使群众从主流媒体中了解事件真相,摒弃小道消息。  相似文献   
106.
邢五一 《中国律师》2007,(12):35-37
历时7年的诉讼终于取得了胜利,这让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和他的代理律师谈臻无比喜悦和兴奋。他们相信,全中国人民和他们一样,都会为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做出的符合历史真相的判决感到欣慰。对于日本右翼学者和出版社对南京大屠杀的质疑.中日两国司法界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维护了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07.
陆睿  龙敏 《当代党员》2014,(12):71-73
2013年8月的一天。铜梁县(后撤县设区)境内一条小河两岸,拉起了黄色警成线。 线外,密密麻麻挤满了群众。 河岸边,躺着一具男性尸体。 这天早些时候,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接到通知:“县城外一条小河漂来一具无名尸体!”  相似文献   
108.
陆而启 《证据科学》2014,(5):517-543
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方开示义务如“邯郸学步”,这是把一种可能无需法律规制的常识判断转化为一种程序规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具有无罪的指向性、整体的意见性以及形态的中介性,这一概念发展了证据形式和证据种类的理论。然而这个规则既无根基也无后果,一方面,在我国官方垄断取证的背景之下“,不在犯罪现场”的辩护不可能对控方造成突然袭击,还可能被认为是狡辩而不受待见,而辩护方的所有取证活动必须汇集到控方的单向证明活动之中才被看做是证据;另一方面,倘若被告人并未履行“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开示义务,尽管出于辩护本能,根本没有这种可能,对被告人而言,也没有相应的惩罚后果。须知在英美法系国家为寻找真相而要求庭前开示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也可能事与愿违。因此,在我国“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只关注了为了削弱程序抗辩的证据交换问题,而未考虑辩护方的证据收集能力的前提问题以及控诉方怠于为反对抗辩而积极取证的责任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无罪推定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抗辩是辩护方证否的权利,及早提出可以防止追诉机关的错误积重难返;又基于举证责任分配原则,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明反而是控诉方要承担的一个证实的义务,要求其积极核实和审查。  相似文献   
109.
敏敏 《时代风采》2020,(4):45-45
虾,味道鲜美营养好,大部分人都喜欢吃。然而,我们每次吃虾时,总是有或多或少的疑问:虾头是黑的,是重金属超标吗?虾里面会不会有寄生虫为了让大家放心吃虾,这里我们总结了关于虾的7个真相,一-次就把关于虾的问题都说清楚!  相似文献   
110.
“后真相”境遇下的网络空间建构出情理裹挟传播、娱乐化传播、圈层式传播等新型情感传播形态,在传播中嵌入情感化的认知取向、话语体系和行为模式。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开启了情感转向,网络情感借机入侵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原有的真理基础、权威话语、价值共识面临传播生态变革的风险。对此,应着力于建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情理基础,增强主流媒体情感传播的竞合能力,促进网络圈层异化政治情感的正向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