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30篇
工人农民   20篇
世界政治   197篇
外交国际关系   44篇
法律   135篇
中国共产党   702篇
中国政治   906篇
政治理论   201篇
综合类   59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9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正>毛泽东一生共有26位秘书,其中江华、谢觉哉、叶子龙等为人所熟知。而毛泽东的第二任秘书古柏,许多人都不知晓。1930年5月,古柏曾协助毛泽东作"寻乌调查",为毛泽东思想的早期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正因为这段经历,24岁的古柏被调到毛泽东身边担任秘书。1935年3月6日,在广东龙川,上坪鸳鸯坑战斗中,古柏壮烈牺牲,年仅29岁。  相似文献   
72.
叶茂 《廉政瞭望》2012,(7):20-22
中国人有没有信仰的基因?追问信仰这个话题,也使得我们得以一个中国人的名义,一边记录今天,也一边回头看看这个国家的过去。其实,若从"中国"二字来看,本来就是一个含有信仰意味的词汇。中者,天地四方之交汇也;国者,天地四方之苑囿也。"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相似文献   
73.
《廉政瞭望》2012,(16):39-39
知识分子约架之风,自京城发端,一夜之间吹遍了大江南北。平素温文尔雅的兄弟,一言不合,便高呼“约架”、“约架”,似乎不千一架。不足以显示自己的血性。而且都企图将约架约成新闻,譬如在金华,可约在八咏楼,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斗起来,伺其壮观:在宁波,可约在月圆之夜,鼓楼之巅,光华如水,文气弥漫,斗起来,伺其雅致;在嘉兴,那更方便了,找一个雾天,直接上烟雨楼,《射雕英雄传》那场架,还没打痛快,诸位再接再厉。  相似文献   
74.
蔡志强 《理论导报》2012,(5):4-5,20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末,中国的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分化。其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模式的变化加剧了阶层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时间,阶层分化的速度趋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科学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对有效落实政策、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5.
李北方 《南风窗》2012,(1):54-57
邓小平"南方谈话"为处于彷徨中的中国指出了一个清晰的发展方向,自此,中国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形态开始了深刻而系统的蜕变,20年间俨然再造了一个新的中国,也在开启着一个新的轮回。  相似文献   
76.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但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协调,在意识形态的引导、文化专制政策、知识分子政策方面都存在重大失误。在苏联解体20周年之际,重温苏联解体的文化原因,对于认清我国当前文化发展的重大问题,探寻对我国今后文化建设的启示,无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7.
丁玲是延安时期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传奇人物,她大起大落的人生,半个世纪以来始终为人们所怀念。她以她的磨难、委屈,成为了一个坚强的人;她以她的作品书写的人生,成为了中国文坛上的一颗举世瞩目的巨星。  相似文献   
78.
正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好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干净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502页)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也指出,  相似文献   
79.
曾崇碧 《世纪桥》2012,(21):39-40
在世界近现代史上,马克思主义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影响力是无容置疑的。文章主要从历史和文化角度阐释在“五四”运动前后,在众多西方思潮、学说中,中国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  相似文献   
80.
刘仓 《党史文汇》2012,(8):4-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对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954年10月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到1955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1955年1-9月份的主要工作给中央的报告》后基本结束.这场批判运动因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否定和肯定这场批判运动的争论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