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5篇
法律   291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论近现代中国不动产登记模式的立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基本采用德国的登记生效主义,该立法选择是我国立法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必然结果。究其原因,一方面古代中国的土地买卖登记制度与德国的登记生效主义的立法选择相似,另一方面,古代中国土地管理奉行的国家本位与德国登记制度代表的社会本位相类似,深受德国民法典影响的清末修律人员选择了德国登记生效主义。回首百年,《物权法》坚持了这一立法选择,这是对百年法制现代化历史的尊重。  相似文献   
102.
作为中国第一部著作权法,《大清著作权律》更多是外力催化而非自然生长的结果,因而深深烙上了那个动荡时代的印迹,其作为政治工具的诸多缺陷也非常明显。尽管如此,它还是打开了一扇窗口,使中国人开始慢慢了解和接受著作权观念,并成为中国著作权法发展的规范源流。《大清著作权律》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既是移植法律的过程,也是创造传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善良意志"是康德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康德所提出的善良意志是道德的基础,责任是善良意志的体现以及人为自己立法等观点,对当代的公共行政有着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4.
李祯 《中国版权》2022,(2):46-51
林乐知是清末有名的传教士,于1868年创办了《教会新报》(后更名为《万国公报》),该报纸涉及宗教、政治、经济、教育等诸多方面,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读者的需求,成为了清末发行最久、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后来更是通过广学会编译了大量针砭时弊的图书,在晚清士大夫中颇有影响.林乐知在编译图书的过程中,著作权屡受侵害.为此,林乐知一...  相似文献   
105.
司发通[2013]1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总政司法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相似文献   
106.
王军伟 《前沿》2013,(10):20-23
霍布斯在不同场合将自然法归为"正当或正确理性的指令(dictates of right reason)""道德律"和"神律";"rightreason"的意义含混是由"right"一词的双关含义所造成的,"right"既是一个事实语词,也是一个价值语词;自然法是人经过正确推理得来的有关人们行为准则的真理,因此它也是道德律;理性是上帝所赋予人的能力,"理性的指令"即为"上帝的指令",因而自然法也是神律;现代初期的科学兴盛与无神论端倪使得霍布斯自然法的首要意义在于理性的指令。  相似文献   
107.
程树德先生在法史学的定鼎之作--<九朝律考>中反复表达了这样一个观点:在南北朝分裂之际,中原律学,衰于南而盛于北.此观点影响久远,目前通行的法史教材中基本上都在复述这一观点.在阅读<九朝律考>的基础上,献上三点心得:北魏律之优未能一以贯之;南朝诸律并非无所建树;北周律并非无善可陈.  相似文献   
108.
在中国法律史学史上,瞿同祖提出“法律儒家化”学说实为无法忽视的一页。该学说对汉唐间律的发展趋势做了凝练且富有解释力的总结,因此,长期为国内外学界所认可。然而,近二十余年间,由于新史料的出现及学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出发对该学说展开了种种反思,使其几近处于被抛弃之边缘。但是,若仔细研读各类反思性意见,又会发现,所谓反思往往与瞿同祖所设定的问题意识渐行渐远,或不利于后学准确理解瞿同祖的论断。事实上,即便在今日,瞿同祖的主张仍有较强的合理性,在被适当地调整和补充之后仍可谓传统中国法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109.
唐代《律疏》目前流传的"唐律疏议"与"唐律疏义"两种书名及与之相关的格式表述,各有其长短与利弊。整合的办法是扬二者之所长,避二者之所短:现称"唐律疏议"者,应坚持在各律条之【疏】下用"议"表解释之主要文体,书名则应改称为"唐律疏义";现称为"唐律疏义"者,应坚持此符合其制订初衷及词义发展规律的书名,但其各律条之【疏】下则必须改"义"为"议",以全面符合立法者原创之文体表述。作者此观点已在其新书的撰写过程中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110.
李德嘉 《政法论坛》2021,(6):149-160
中国传统史学历史悠久、渊源有自,形成了独特的叙事方式和话语体系,通过史家的书写彰显儒家传统中的重要价值观念。《晋书·刑法志》的法典叙事主要体现了儒家的正统性观念,以儒家礼刑相须的礼法关系思想叙述魏晋时期的法典沿革史,具有为唐代法典接续历史源流的重要现实目的。同时,儒法合流的历史叙事话语一方面展现了儒家君臣职分的礼法观念和法中求仁的刑罚理念,另一方面则充分记叙了法家的形式主义法理观念以及对于刑罚变革应该贴合社会现实的务实态度。透过《晋书·刑法志》的历史叙事,不仅可以加深关于传统法理观念的理解,同时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当下关于法典编纂的历史叙事,为法典化的中国法治实践提供传统资源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