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非骨折性膝关节外伤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X线和CT检查不能发现关节腔内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但临床症状又比较重,虽然有经验的骨科医师通过体检可以得出初步判断,而由于外伤当时软组织肿胀及疼痛的自我保护,这种体检后得出的假象很明显,使得经验判断显得十分不可靠.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针刺改善心理渴求及抗复吸的机制.方法:对海洛因依赖者观看海洛因和针刺足三里时进行全脑功能磁共振扫描,识别与线索诱发渴求有关的特异脑功能区,并与针刺比较激活脑区的差异.结果:参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反应的激活脑区广泛,主要集中在额叶、颞叶、顶叶、枕叶等脑区,针刺后被激活的脑区集中在边缘回.结论:针刺足三里与观看毒品脑激活区不是简单的脑区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环钻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远期疗效.方法:本组50例(52个股骨头)全部采用环钻行髓芯减压治疗,一期植骨.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行X线检查,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X线摄片复查提示42个髋关节无异常改变,8个髋关节有股骨头骨质疏松或有点状硬化,植入骨块完全融合.MRI检查显示减压植骨区骨生长良好.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2~90分,平均82分,良好者36例.平均分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疼痛的减轻和步行能力的增加方面.结论:髓芯减压术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4.
那翠连  沈忆文  程亦斌 《法医学杂志》2004,20(3):167-168,170
磁共振水成像(magneticresonancehydrography,ormagneticresonancewaterimaging)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MR技术,随着其临床诊断价值逐渐被人认识,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法医学鉴定涉及该诊断技术的机会也日益增多。现就该技术的原理、临床应用,结合司法部司法鉴定中心3例鉴定案例,探讨该技术在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的意义。1材料1.1案例1某女,50岁。1999年3月因患胆结石住院行胆囊切除术,术后多家医院诊断为“肝囊肿”、“肝囊肿胆汁漏”等,又行两次手术,目前肝功能轻度障碍。当地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委员会鉴定认为:胆囊切除术时,损…  相似文献   
45.
国人头面部软组织厚度的MRI测量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磁共振成像(MRI)方法对498例(男274,女224)中国汉族人头面部31个标志点(正中线16,侧面15)的软组织厚度分7个年龄组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国人(汉族)头面部软组织厚度一般随年龄增长而增厚,大约在45~59岁最厚,60岁以后又开始变薄;男女性头面部软组织厚度有性别差异,在大多数测量点男厚于女,在19个测量点中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个体因素对颜面上下部软组织厚度有不同影响,下面部软组织厚度受个体因素影响较上面部大。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利用BOLD-fMRI技术,在保持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针刺持续时间及针刺刺激方案对脑功能成像激活区定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健康志愿者40例,平均分为2组,为持续时间组及刺激方案组,第1组采用相同的针刺刺激方案(改良组块设计)进行3轮(R1、R2、R3)功能像数据采集,第2组采用3种不同的针刺刺激方案(包括典型组块、改良组块设计及事件相关设计)进行3轮功能像采集,两组数据均采用相同的MR扫描参数,用AFNI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用Monte Carlo阈值校正方法确定脑功能激活区,得出每组的组内分析结果及组内不同轮次比较的结果。 结果 持续时间组及刺激方案组的组内fMRI信号存在明显差异。组内不同轮次fMRI信号比较也均存在显著差异的脑区,两组的R2与R1相比均存在fMRI信号减低区域,但刺激方案组的R3与R1相比存在广泛的fMRI信号减低区域,持续时间组的R3与R1相比存在fMRI信号增高区域。 结论 针刺持续时间及刺激方案均会对脑功能成像的激活区定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男23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42.4岁;均行X线平片、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结果:34例患者均有腰腿痛表现.X线侧位片显示19例(55.9%),屈曲位较过伸位更清楚显示离断病变;CT能全部确认34例椎体后缘离断;MRI可显示椎体后缘骨缺损及椎体后缘局部信号改变,但不能确诊.典型影像学特征:椎体后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缺损后方有骨片突入椎管;硬膜或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椎体后缘离断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是最佳的诊断技术,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8.
法医学鉴定中,对颅脑损伤进行明确的诊断。磁共振成像(MRI)具有独特的优势。MRI可以清晰显示脑的三种基本组织,即灰质、白质与脑脊液,能分辨出脑干内的灰质核团,不受骨质伪影和部分容积效应的干扰,清楚显示幕下和脑干的损伤。随着MRI技术的进步,已证实MRI对于脑细胞微结构的损伤,特别是弥漫性轴突损伤、胼胝体损伤、皮质及皮质下灰  相似文献   
49.
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具有很大的争议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脑震荡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涉及神经损伤和心理社会因素。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对现有的检查方法或工具(包括精神检查、常规CT和核磁共振、神经心理学测试和神经生化检查)的评定和诊断价值进行了分析。轻度创伤性脑损伤的受损部位主要分布在灰白质交界附近和大脑深部中线结构,由于大脑损伤的弥漫性,常规影像学检查无阳性发现。本文对脑震荡后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现状及争议、常规诊断技术、新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震荡后综合征和轻度创伤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及展望进行了综述。现代大脑成像技术可无创定量评定大脑损伤,并可能成为脑震荡后综合征诊断及法医学鉴定更敏感和更有前途的评定工具。  相似文献   
50.
轻度颅脑损伤时,CT及普通MRI检查多数仅能发现头皮挫伤、头皮血肿,较少能发现颅内脑实质性变化(器质性改变)。临床医生常依据伤者的头晕、呕吐等症状,将其诊断为脑震荡,从而造成一些脑挫(裂)伤和脑出血的漏诊。依照2014年1月1日起启用的《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外伤致脑挫(裂)伤、脑出血为轻伤一级,而仅有头皮挫伤、血肿则属轻微伤,两者的损伤程度级别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