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6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73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61.
毛泽东的社会交往思想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但在传统解释框架下未予重视。毛泽东不仅有丰富的社会交往思想 ,而且以他毕生精力具体实践着这些理论和观点。他的得失与成败 ,对我们全面把握唯物史观的交往理论有着重大的启示和教益  相似文献   
162.
“人本主义”的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反复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的一种发展理念,它实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人”的问题上的重大理论突破,表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勇气,它必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尚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山东女性生活方式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0年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抽样调查(山东)数据,反映了山东女性的活动空间、休闲方式、时间分配与家务劳动、生活消费、社会交往的情况,体现了她们对生活的满意程度。调查发现:女性仍然是家务劳动的主要承担者,无论是生活消费、休闲方式,还是社会交往,女性均落伍于男性,还未完成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女性的活动空间有待于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64.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立足于现实的人和人的现实活动,重视主体间交往活动对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认为交往的普遍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马克思社会交往理论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65.
满足人的交往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要价值旨归,青年人只有通过广泛的社会交往才能获得成长成才所必需的身心成熟和社会资本。作为网络热词的“搭子”社交反映出当下广大青年对垂直细分领域的浅层社交关系尤为推崇。从技术、信息、认同和归属四个维度分析,互联网时代交往方式的更新迭代、青年群体对新知的向往以及对自我价值的确认肯定和对建立情感联系的强烈渴求,是“搭子”社交形成的主要原因。为此,要正视青年群体社交新需求,辩证理性看待“搭子”社交,努力为青年营造良好的社交环境,着力提升青年社交能力,不断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6.
杨力 《法庭内外》2014,(7):49-50
目前,人们的生活与社会交往中越来越多地需要签署自己的名字,例如超市刷卡结算单、水电费缴费单、借款单据、快递确认单等。那么,有多少人在签署自己名字之前,认真阅读、核实了单据内容,审慎行使了自己签字的权利与义务?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因为签字引发的诉讼纠纷。  相似文献   
167.
傅达林 《检察风云》2014,(12):14-15
从种种“中国式求人”的现象中,不难看出中国的社会运行成本很高,这与社会交往中的良性规则文化缺失有关。观察国人的社会生活,往往是一幅令人费解的图景:人们花费很大力气构建起一套契合法治的显性规则,但在交往中却又弃之不用,仍旧采取古老社会遗传下来且经过利益固化的潜规则。破解“中国式求人”困境,必须深入到社会肌理反思规则文化的异化,从中重新培育尊重良性规则的社会交往习性。  相似文献   
168.
王进文 《理论月刊》2024,(3):99-108
在城镇化带来代际空间分离的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功能有所弱化,老年人缺乏精神慰藉问题随之显现。作为扩大化的“家”,面向村庄的社会交往对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有着促进作用。在转型期,留守预期下的养老需求耦合以及熟人社会的去阶层效应,构成老年人面向村庄交往的展开基础,但这种依托村庄社会、通过主体交往的日常化精神慰藉路径如今遭遇多重挑战,具体表现为闲暇时间短缺带来的退而无休、公共空间式微带来的无处可寻、工具理性笼罩带来的文化限权、土地权属固化带来的利益脱嵌。为此,可以借助家庭政策供给与治理规则嵌入、加快自治组织引领与留守主体整合、推动积极老龄化理念传播与精英示范、引导农地确权模式创新与议题设置来拓展老年人面向村庄交往所需的时间自由度、空间公共性、文化友好性和关系弹性化,从而助力老年人实现从活着到生活的价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9.
本文以全国未成年犯调查为例,比较了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社会交往特征的异同.发现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未成年犯在社会交往的诸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趋同多于不同;在人际影响方面,独生子女父亲、母亲的影响力度与非独生子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独生子女未成年犯在社会交往方面反映出的很多问题,并不是其所特有的,而是未成年犯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0.
马强 《俄罗斯学刊》2022,12(2):30-47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剧烈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这一进程被称为数字化转型。俄罗斯积极应对数字化浪潮,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而在政治和社会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在网络空间促进了网络公共领域的生成,对政治参与和社会交往的方式、路径产生重大影响,推动了民主政治、市民社会、社会自组织的发展。与此同时,数字化转型也带来诸多风险,包括网络空间的无政府主义以及外部势力和政治反对派对现政权的威胁。在俄罗斯,网络空间建立秩序和规避风险的需求推动国家权力进入网络空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性议题,俄罗斯的数字化转型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