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41篇
中国共产党   105篇
中国政治   117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4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6 毫秒
331.
晁乐红 《前沿》2004,2(2):154-157
从三大道德领域的比较入手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承认了中国人在社会公德方面的薄弱 ,阐述了提高中国人社会公德水准的具体措施 :充分发展生产力 ,提高全民族的物质生活水平 ;完善社会制度 ,培养成熟的公民社会 ;通过道德规范法律化 ,利用强制力提高公民的社会公德水准 ;发挥社会和家庭的道德教育功能 ;改革学校德育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32.
"以人为本"也应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演变史来看,"以人为本"代表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是人类文明最新最高的体现之一.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中国,"以人为本"必须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效力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333.
儒家德治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主流学说,规约着历代封建统治者治国安邦的政治走向,迤逦至宋代,形成了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其"合理内核"对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34.
社会公德是指全民共遵的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和正常生活的行为准则,是人人共识共认的伦理道德,它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尊老爱幼、宽容豁达、诚实守信等;二是规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到遵纪守法、爱护公物,不仅要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还要遵守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公共卫生、公共安全所制定的有关规章、规则、公约等;三是规范人与自然之间的行为准则——保护环境,如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已产生的环境污染及时做好综合治理,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习惯等。  相似文献   
335.
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我们感受最深的是报告中指出的: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搞财会工作的就更应该以诚信意识为重点,遵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336.
2006年改版后的《北京支部生活》,突出体现了三个“新”:一是形式新,时代感增强。封面设计简洁大方,文化内涵丰富,重点内容提示突出。二是格调新,引领性增强。封二、封三、封四以公益广告为主,内容紧扣时代主题,弘扬社会公德,体现了党刊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7.
《精神文明导刊》2006,(8):13-13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各部门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工作,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正成为我国社会道德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338.
公民社会公德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因此,对社会公德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39.
盛世隐忧——来自北京青少年社会公德的报告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社会公德是每个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民族是危险的民族,而一个拥有良好社会公德的民族肯定是充满希望的民族。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其青少年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