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8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篇
法律   24篇
中国共产党   115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33篇
综合类   4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林芊 《当代贵州》2011,(8):62-62
辛亥革命的爆发,表面上是清王朝专制统治与人民之间政治冲突激化的产物,本质上乃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济现代化)突破封建经济(传统经济)桎梏的社会变革,因此,贵州辛亥革命不过是这一变革的反响。同时,贵州经济现代化的总体水平也制约着贵州辛亥革命的深度。  相似文献   
322.
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表明,任何一次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无不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无不以开拓创新为动力。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就永无穷期。但不同的历史时期总是面临不同的历史任务,因而解放思想就有着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践要求。在富民强桂的关键阶段,广西掀起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热潮,既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有自身特殊区情所决定的重要目标和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323.
夏行 《学习月刊》2010,(15):33-34
历史潮流.浩浩荡荡。纵观近百年历史,在将要迎来辛亥革命100周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的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变革.但在历史脉络和时代走向里.始终贯穿着民主与法治.呼唤着透明行政、阳光政府。  相似文献   
324.
20年前,前苏联东欧地区经历了一场急剧的社会变革,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等3个联邦制国家解体,国家数目由原来的8个演变成28个,国家格局也发生了重组。  相似文献   
325.
《前线》2010,(8):25-27
<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和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正在向纵深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源于经济领域,但其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远远超过经济领域,对政治领域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待。从  相似文献   
326.
《求是》2011,(2)
政治最浅白的解释,是动用国家的强制力和一切政治组织的力量解决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和公共需求所需要解决的一切问题。我们动用全国之力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所包含的国家和社会变革绝不仅仅限于经济主体所进行的资源交换和满  相似文献   
327.
改革开放30年引发的巨大社会变革,使当代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年在价值判断与选择上凸显了较为明显的困惑和矛盾,传统核心价值观念受到较大冲击,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受到影响.在持续的社会变革中.要应对观念多元化,引领青年思潮,倡导核心价值认同,必须重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时积极寻求社会主义价值现的科学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32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主要包括儒、释、道三家文化,而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影响最为深远的。儒家文化最大的功用就是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素质教育。近百年来,在社会变革中,曾经的打倒“孔家店”,对儒家文化的戕害很大,儒家文化甚至一度成为迂腐、保守、不思进取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329.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问题依然是我们今天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双重特质探讨了革命的两重向度,并以此透视当代的社会变革.认为,只有超越历史唯物主义的单一化与革命理论的抽象化,从社会历史的本真来把握革命理论的政治向度与社会向度,并在历史唯物主义与革命相统一的意义上,才能真正理解与把握当代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330.
《团结》2012,(4):48-49
文字,带来了文明;印刷术,带来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电话、电报,改变了企业、政府和军事组织的运行方式,尽管这改变混杂在其他众多技术发明引起的变革之中。没有太大疑义,信息和知识传播方式的重大革新,会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那么,互联网将为政治和社会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