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24篇
  免费   537篇
  国内免费   294篇
各国政治   697篇
工人农民   1290篇
世界政治   315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29篇
法律   16727篇
中国共产党   24367篇
中国政治   37311篇
政治理论   9541篇
综合类   13639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790篇
  2022年   676篇
  2021年   1003篇
  2020年   1261篇
  2019年   714篇
  2018年   393篇
  2017年   762篇
  2016年   1328篇
  2015年   2770篇
  2014年   8530篇
  2013年   8540篇
  2012年   11173篇
  2011年   11998篇
  2010年   9308篇
  2009年   9030篇
  2008年   9321篇
  2007年   7432篇
  2006年   7009篇
  2005年   4875篇
  2004年   2589篇
  2003年   2286篇
  2002年   2360篇
  2001年   1834篇
  2000年   1480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图片报道     
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社区社会治理新格局,营造良好的社区环境,发扬志愿服务精神,12月14日上午,汶上县西城社区联合汶上县西顺纺织有限公司党支部、山东正权纺织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党支部到金星花园小区开展"红盟助力情暖万家——清洁家园喜迎新年"志愿服务活动。公司党支部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业班组长,西城社区全体社工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42.
在历史唯物主义看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制度源于经济基础又服务于经济基础。中国制度建设,攸关国家的前途与命运。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是新时代党和国家重要的制度创举,必将对我国文化建设乃至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大的积极影响。深入理解和把握根本制度,需要科学阐发其内蕴的价值逻辑、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主体逻辑和实践逻辑。其中,价值逻辑是前提,理论逻辑是基础,历史逻辑是根据,主体逻辑是支撑,实践逻辑是关键。透彻理解和把握"五重逻辑",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制度,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夯实制度自信,并提供根本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3.
44.
《论〈《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时代意义》蕴涵着习近平同志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精准论述,以及结合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正在积极推进的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实践所作的严谨思考。它深刻反映了习近平同志当年为思考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科学方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性文献,是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的一次建设性对话,其思想精髓对于我们今天自觉发挥历史唯物主义在改革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实践进一步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从而不断提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有着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5.
46.
人民武装警察,“守护神”一样的存在。无论疫情面前、洪涝灾害、脱贫路上,都有一抹果敢坚毅的“橄榄绿”。他们热血铸盾,以赤诚之心护佑人民女丁。2020年6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人民武装警察法。这部法律亮点频频,在总则中就明确规定,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党中央、中央军事委员会集中统一领导,并明确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担负执勤、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防范和处置恐怖活动、海上维权执法、抢险救援和防卫作战以及中央军事委员会赋予的其他任务。  相似文献   
47.
《求实》2021,(6)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议题,主要指中国地级行政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且不断迈向科学、系统的过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应当遵循价值、目标、路径的三维建构逻辑:价值维树立人民至上理念,秉承"人是尺度""人是主体""人是目的"标准,将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深深地嵌入市域社会治理实践中,统摄市域社会治理活动;目标维形成社会力量在法律制度、政策法规及乡规民约等规则约束下充分依靠科学技术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服务的善治秩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简约化、缘情化;路径维坚持能动性、整体性、差异性和协调性原则,调动城乡社会主体热情,统筹城乡社会治理事务,科学认识城乡社会底色,合理配置城乡资源要素。  相似文献   
48.
丁晓星 《半月谈》2022,(2):84-85
2021年亚欧地区形势总体稳定,多国选举平稳举行,经济逐步恢复。但进入2022年,亚欧地区似乎有“黑云压城”之势,乌克兰上空“战云密布”,俄罗斯与西方地缘博弈白热化;哈萨克斯坦爆发了独立30年以来最严重的社会骚乱;白俄罗斯举行宪法公投,国内形势可能再度激化……在百年变局与疫情交织下,2022年亚欧地区形势走向将主要取决于四大变量。  相似文献   
49.
徐琛 《求知》2020,(4):41-43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对疫情的危机和考验,我们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的宗旨观念,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动员八方资源紧急支援,聚合各方力量联防联控,相关部门人员全力以赴,充分发挥危机状态下我国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为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50.
《中国民政》2021,(2):62-63
近年来,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着力构建三级社会工作服务站网络体系,整合政府、社会组织、社工和爱心人士的力量,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进行立体化帮扶,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作出有益探索。构建体系,培育队伍,明确"谁来帮"。荷塘区积极推动"禾计划"基层社工站建设,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网络体系。区级层面成立社工总站,积极发挥公益服务中心的作用,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有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困难群众帮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