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康健 《理论探讨》2001,20(1):19-22
文章有鉴于某些对于"社会存在"之总体性立场的背离现象,提出了重申关于社会存在的真理性认识的任务,认为"巴黎手稿"中关于社会存在范畴的基本思想是人的存在即人的现实生活过程本身,人的现实存在即是其社会存在;人的属性或人的本质只能从人的社会存在得到证明;人的自由本质与人的社会生活必是相须相即、同-不二的关系,人是在社会生活中确证自己的自由本质的.  相似文献   
122.
马克思哲学通过批判旧哲学抽象思辨的思维方式,第一次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出发说明人与世界的关系,把唯物主义哲学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物"强调人内在于物、物包含着人和人的实践,在肯定人的自然物质前提和物质对于意识具有本原性的前提下,突出强调了人在社会实践中的社会化、自然的人化以及意识的社会生成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在哲学立足点、思维方式、"物"的理解、哲学研究对象、唯物主义彻底性以及哲学的内容、宗旨和功能等方面,都有着根本差异.  相似文献   
123.
高校师生思想状况的跟踪调查已有多年,研究其变化的规律特点尚待深入。从10年问卷数据看,高校师生对当今中国发展状况高度认可,同时也显现出对个人权益发展空间的更多关注。从整个新时期跨度看,30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获国人高度认可,但纷繁的学术思潮对中国的现实存在也有不同诠释,它们构成了高校师生思想变化的肯定否定交响曲。高校师生思想的互动及其与社会的互动,体现出存在决定意识基础上对学术和政治统一性的关注与追求。  相似文献   
124.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理论中,人的“属性”和人的“本质”以及人的“自然属性”和人的“社会属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昆淆。同时,那种认为马克思忽视人的自然属性的观点也是没有根据的。其实,在马克思那里,就人的“属性”而言,人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人的存在是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25.
论法治     
法治即运用法律治理国家。法治是社会的基本框架、国家的治理手段、人类的理性选择,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公正是法治的灵魂。法乃天下公器。《礼记》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韩非说,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亚当·斯密认为,正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如果正义这根支柱松动,人类社会必然在顷刻之间土崩瓦解。从人治过渡到法治,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  相似文献   
126.
蒋健 《创造》2014,(1):74-75
社会存在适当的矛盾、冲突是正常的,社会的发展同样也是有风险的,关键是我们要了解、掌握这些矛盾、冲突和风险产生的根源及化解的办法,而不是简单的压制。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在当前我国社会矛盾多发的凸显期,要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风险,各级政府和公务员就必须转变观念,改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作为民族地区农村,又有着同其他地方不一样的特殊情况,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为复杂多样,如果处理不慎、方法不当,很容易由社会问题发展为民族问题乃至政治问题,导致更大的灾难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7.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存在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探索,并指出“社会存在感”的强弱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网络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在上述基础上,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存在感”的建立提出了实用性、平等性、权威性和网上、网下相结合四个基本原则,并针对“网络互动”提出了自我暴露、共情、在线时间、语言技巧四项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128.
“新唯物主义立脚点”问题事实上指涉的是马克思哲学“切中何种现实”的问题,这一问题是研究马克思哲学所应该回答的前提性问题。从马克思经典文本所呈现出的内容来看,“新唯物主义立脚点”既不是与资产阶级社会相对的共产主义,也不是政治立场层面的无产阶级以及被抽象理解的“实践”范畴。具体来说,“新唯物主义立脚点”中的“人类社会”即“人的社会性存在所构成的共同体”;“社会化的人”即“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下相互联系的人”。从“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所能提炼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人的关系性存在”或者说“人的社会性存在”。所以,“新唯物主义立脚点”是以人的关系性存在为前提的历史性、总体性的“社会存在”。并且,马克思关注的还不是一般意义而言的社会存在,而是在“经验性社会存在”基础上“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29.
社会风尚是社会存在的客观反映,我们不能幻想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就使社会风尚有一个根本转变,而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科学地加以引导,使其逐步向健康文明、和谐向上的方向转化。当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和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应当重点抓好几个关键环节。要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30.
自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命题以来,理论界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其中的一个共识是应该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就要研究核心价值体系及其与核心价值观的关系,以便从中获得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