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社会向上流动受阻催生“夹心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阶层不可怕,可怕的是社会阶层固化,不能正常社会流动。社会存在夹心层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夹心层扩大化  相似文献   
22.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将人类知识与活动概括为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种形式,其中以伦理学、政治学这样以人的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的知识称为实践知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融合了亚里士多德的创制与实践活动,一方面把劳动的生产性视为包含实践价值在内的人的生命活动的本性;另一方面又把实践的目的性看作劳动的本质。正是在这一认识论转变的基础上,马克思实现了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变革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23.
何红炬 《前沿》2013,(10):195-196
马克思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相对的,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属于社会意识,自然要受到社会存在的决定。同时,大学生思想道德需要自身建设,不要因为社会存在对它的决定作用就忽视其自身的发展,这也体现了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们要努力。  相似文献   
24.
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通过引入"社会存在理论"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进行探索,并指出"社会存在感"的强弱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而"网络互动"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动力机制。在上述基础上,围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存在感"的建立提出了实用性、平等性、权威性和网上、网下相结合四个基本原则,并针对"网络互动"提出了自我暴露、共情、在线时间、语言技巧四项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25.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来被看作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但是,从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的结果”的逻辑结构与句法意义的分析和对马克思前后思想的比较研究上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这句话的逻辑平台是认识论,出发点是唯物主义,表达的是马克思的反映论观点。  相似文献   
2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遵循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要求,贯通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承续和拓深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认识,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实践要求,是我们党又一次重大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27.
2001年在美国发生“9·11”事件后,各国和各地区逐渐认识到,安全不再是单一的安全、单边的安全,安全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已经衍生为合作的安全。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存在两种安全观:一种是以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为特征,以对抗、结盟、干涉为表现形式的传统安全观;另一种是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互相信任为纽带,以不针对第三方为特征,以合作、对话、开放为表现形式的新型安全观①。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所倡导的就是这种新型的安全观。这两个地区性的国际组织都重视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同时,它们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中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主要从三…  相似文献   
28.
"社会存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正确理解这个范畴是把握唯物史观的基本前提.从一定意义上讲,整个历史唯物主义就是建筑在对这个基本范畴科学理解的基础上的.社会存在范畴源于马克思和恩格斯,因此要正确理解社会存在范畴,就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出发.  相似文献   
29.
法律生命论     
法的存在可分为两部分实在法只是法的"肉体"的存在;而赋予法律以"生命力"的是法的"社会性"存在,即法律在现实中切实得到公正施行与普遍遵守,违法者切实得到法律的追究与制裁.一句话,法的生命源于法的社会性,在于法的实践与发展,在于立法、司法、执法和守法的各个环节.而法的实践必须与人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本质上,法是"属人"的,它应该是维护人的自由、解放与发展的工具和重要保障力量.这是法的实践性和发展性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30.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论断,其对工会工作的指导作用,不仅表现在基本的认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方法论的意义。比如,工会主席的薪金——票子在哪里拿,影响着他领导工会组织为职工维权时的观念意识,制约着主席责任制下,工会组织维护职能的履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