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13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61篇
政治理论   23篇
综合类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 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它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一种想象,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简而言之,理想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现象,是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现实可能性的想象.  相似文献   
82.
[法]米歇尔·克罗齐耶著,张月译,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1月版该书《译者序》中介绍说:"米歇尔·克罗齐耶并非书斋里的学者,而是始终行进在社会现实之中的知识分子。他有着十分强烈的现实意识、非凡的洞察力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对法国的社会现实,他有着常人无法比拟的深刻认识,他热爱自己的祖国,了解这个国家的伟大之处,但也深知法国社会  相似文献   
83.
教育周刊:在讲课中您曾说,在保留或借鉴中国传统文化比较好的地区和国家,由于有“礼”,人和人之间就更能相互尊重,相互礼让,人民就显得比较有修养,社会秩序也比较和谐。但是,我们了解到,一些师生认为,当前中国社会存在不和谐的主要原因是腐败、贫富悬殊,是一些地方民意上达的渠道不够畅通、是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中国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您认为“礼”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应该占一个怎样的位置?  相似文献   
84.
曾凡跃 《理论导刊》2008,1(6):27-29
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观和社会关系论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实践哲学视野中的一切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关系形成于现实的感性活动之中;社会关系是实践活动的方式;劳动实践是人类全部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离开实践基础的社会关系只能是抽象和虚幻的社会关系.把社会关系规定为社会存在的本质的观点.其主要缺陷是忽视了马克思社会存在观和社会关系论的实践性的根本特征.  相似文献   
85.
现代社会存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一方面存在个人自由的理念,一方面大多数现代思想家否认我们是自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绝对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们争取的也不是完全的自由。多年来为了自由而斗争所进行的运动都只是在改变自由与限制二者之间的度,寻找自由  相似文献   
86.
意识形态问题最早由马克思和恩格斯进行认真研究并作了集中论述。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代表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观念和价值体系。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虽然其中有一定的继承关系,但从根本上讲是对立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出现是从属于阶级斗争的。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意识形态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取消。  相似文献   
87.
近日有两则关于官员道德榜样的消息:一则是曾获“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的刘金国新任中纪委副书记,一则是上海一官员为官清廉过劳死。这两则消息一刊出迅即引起广泛关注。有人提出,“并非‘对钱没好感’才是合格的官员”,有人指出,“媒体宣扬领导要经得起推敲”,还有人表示,官员称“对钱没好感”,没法成为“贞节牌坊”与“功德碑”。联系当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复杂性,对这两则消息摆出一副“我不相信”的架势,显然不算一件奇怪的事。  相似文献   
88.
唐任伍 《人民论坛》2012,(18):58-59
敬畏,是我们这个社会存在的底线。正是因为有了敬畏,世界才变得如此精彩当前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安,重要原因就是部分人没有敬畏之心,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人才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可以说,"敬畏之心"是公民社会的基础,是民主、自由的前提,是拯救社会溃败的良药。让"敬畏"成为社会的一种准则,整个社  相似文献   
89.
论规范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立法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星灿 《湖湘论坛》2002,15(2):29-30
一、计算机的发展对法律的影响(一)对法律实体的影响。法律是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它针对社会存在的事实和现象,明确地制定行为规则以实现自己的功能,而当法不及时反映生活的真实,那也只能成为纯粹的条文,丝毫不能实现法的功能而成为恶法,将压抑人的主动性,阻碍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和广泛普及,对法律实体提出了新的要求。“我觉得我们的法律就仿佛是在甲板上吧哒吧哒挣扎的鱼一样,垂死挣扎地拼命喘着气,因为数字世界是个截然不同的地方,大多数的法律是为原子的世界,而不为比特(byte的音节,意为字节,为计算机储…  相似文献   
90.
消费生态化直接针对消费主义的种种弊端,主张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规范人类的消费活动,因而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实践消费生态化不是无条件的,从认识论角度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认识能力、现代科学技术都是其重要前提。必须立足于人是"自然—人—社会"这个复合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的生态生存是其实践生存的前提等基本事实,从人的认识能力的非至上性、社会存在必然有某种程度的非属人性、现代科学技术具有高风险性等方面,从认识论的高度,解读为什么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通过消费生态化来引领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