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549篇
  免费   697篇
  国内免费   661篇
各国政治   1428篇
工人农民   1811篇
世界政治   537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628篇
法律   19910篇
中国共产党   44440篇
中国政治   55877篇
政治理论   17585篇
综合类   22852篇
  2024年   235篇
  2023年   1385篇
  2022年   1410篇
  2021年   1935篇
  2020年   2401篇
  2019年   1601篇
  2018年   819篇
  2017年   1598篇
  2016年   2426篇
  2015年   4907篇
  2014年   13631篇
  2013年   12858篇
  2012年   16270篇
  2011年   16922篇
  2010年   14696篇
  2009年   14536篇
  2008年   14734篇
  2007年   11134篇
  2006年   10333篇
  2005年   7296篇
  2004年   5046篇
  2003年   4643篇
  2002年   4214篇
  2001年   3459篇
  2000年   3408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207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政法学刊》2019,(6):5-14
村民选举政治生态是农村政治生态的一部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微观系统,由作为选举主体的村民以及选举规则、风气、导向等基本要素构成。当前村民选举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态度呈现积极与消极的两极化现象,其负面影响超出选举本身,不利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信任的建立等。选举规则的缺陷和缺失致使选举公平公正的法治保障不力,追究违法行为存在操作难题。不良风气催生和加剧贿选、暗箱操作、暴力化等各种选举乱象,制约村民自治的发展。乡镇党政等上级组织在指导选举中导向偏失,削弱了选举规则的效力并恶化选举风气,挫伤村民选举的积极性。治理村民选举政治生态,需要放到推进法治国家和法治社会建设的总体进程中去考量。以法治思维为导向,培养和强化村民的主体意识,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核心支撑;完善农村选举的法律制度,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法治基础;加强执法执纪监督,扶正祛邪,是治理选举政治生态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23.
《今日浙江》2020,(6):63-63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民泰银行按照浙江银保监局关于全力保障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总体稳定的要求,积极做好行内疫情防控工作,强化金融支持和保障服务,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战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25.
对革命一语的内涵理解具有时代局限和现实挑战。从狭隘历史视野出发对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所作出的理解,是在实践性经验基础上抽象出的非全面理性认知。它对各类以及各阶段的革命话语与革命任务凭借的是模糊化处理方式。这样就难以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整体性或宏观性上,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革命话语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蕴。而各类革命话语是具有耦合联动效应的统一体,具有时空的连贯性和独特的目标性,而使其统一的载体是中国共产党,其方式是政党的自我革命。  相似文献   
26.
27.
28.
林宝 《人民论坛》2020,(6):59-61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领导干部对生命的敬畏程度和对公众的责任意识。一次简单的采访因为当事干部全程脱稿而冲上热搜,看似只是时势使然,但从本质上反映了当前民众对部分干部忘记初心、能不配位、没有担当、脱离群众的强烈不满,对干部守初心、有能力、有担当、接地气的热切期盼。更进一步,还反映出民众对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深期待。  相似文献   
29.
在现代政治合法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其价值原则的普遍认同,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哲学人学本体论上坚持"以人为本",并在认识论上准确地认识人的本质,实现哲学范式上人的本体与认识上的同一性,从而达到实践上的知行合一。但是,在关于人的本质及其认识问题上,无论是传统的形而上学人学范式还是胡塞尔以来的现象学人学范式,都没有化解关于人学范式上的本体论和认识论之间的内在紧张,这是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认同困境的哲学根源。马克思的人学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现象学人学范式,在"实践的现象学"意义上实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内在统一,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0.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解放道路、理论与制度的不彻底性,阐明了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理论是对资产阶级政治解放理论的彻底超越,进而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人类解放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深受古希腊共同体伦理文化和黑格尔伦理国家观的影响,因此,它同时内含着真实共同体伦理精神的文化自信。这对于我们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强调的"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