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纵观学者们关于社会行动的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是研究社会行动时绕不开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其二者为视角可将社会行动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在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行动模式不断趋于复杂和理性。原有传统社会乡土逻辑下的社会行动模式式微,社会行动模式普遍总体呈现为强显性规范型普遍主义社会行动和弱隐性规范型特殊主义社会行动。转型加速期社会行动所遵循的行动逻辑是复杂和多元的,政策和法律等显性规范以及深入人们生活的价值理性等隐性规范,都为社会集体行动提供了强大的依据和动力。  相似文献   
32.
针对沉默权立法论争中的“自由意志”问题,从实际出发来探讨自由意识与法律意志这对命题,有益于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立法实践。  相似文献   
33.
谭英俊 《求实》2016,(4):81-87
传统扶贫开发机制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深层次的困境。作为反思和改进传统扶贫开发机制的新研究范式,社会资本可以为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启示。以社会资本为分析框架,审视当前制约扶贫开发成效的重要因素,着重从增进信任、完善规范、延展网络等方面提升农村社会资本存量,从而为提升扶贫开发效能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34.
周纯 《求索》2013,(10):226-228,190
利他性反映了社会中普通成员对于他人利益的考虑与关心。是组成社会文化与道德的重要部分之一。对于利他性来源的探讨,已经广泛地出现在包括社会学、社会生物学、社会心理学以及发展心理学等学科之中。探讨主要集中于利他性的先天生物性来源与后天的社会教化过程之间的分歧,针对这一分歧,学界还出现了一种二者的整合趋势,即用来解释利他性来源的基因——文化的综合型模型开始被提出。本文主要回顾介绍了三种现有解释社会利他性来源的主要理论观点,并尝试性地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提高中国社会利他性水平提供合适的入手路径。  相似文献   
35.
“全民焦虑”内在肌理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钧 《人民论坛》2013,(9):22-23
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经验,人的情绪因为受到内在或外在的刺激而产生应激反应,就有可能会造成焦虑。焦虑也是一种意识状态,弗洛伊德将焦虑分成对象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对象焦虑是人感知到外在世界的危机所导致的应激反应;神经焦虑是来自人的本能的危机感觉所导致的应激反应;道德焦虑则是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整理了学术界近三十年对社会治安指标的研究状况后指出,当前的治安指标的设计存在概念不清、缺乏指标理论支撑、指标体系过于狭窄,缺乏代表性,并落后于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水平等问题。以社会运行论作为治安指标体系设计的元理论,并以此理论为基点,以社会规范遵从程度作为评价社会治安状况的唯一的维度,将社会治安状况分为遵从、失序和违法犯罪三种状况,结合影响因素指标和后果指标,构建了由社会治安状况、影响因素和后果因素构成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7.
38.
读书     
《当代广西》2013,(6):57
张维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定价:49.00元《博弈与社会》,用通俗的语言,系统地介绍了博弈论的基本方法和核心结论,并运用博弈论深入地分析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和制度、文化等因素。阅读本书,有助于深入理解作者在政府行为、大学治理、社会规范等诸多社会问题上的独到观点。□  相似文献   
39.
法制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高校要提高对法制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大学生德育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道德和法律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社会规范。道德与法律联系密切,在调整规范人们的行为方面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40.
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和谐、协调,并适应社会规范和职业要求的良性状态。对于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可体现为有良好的自我意识、情绪稳定、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乐于交往,对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能自我协调和控制,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