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篇
法律   37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91.
建设法治社会,充分发挥法治在国家与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之一.法治国家同法治社会是两个对应范畴,二者既有区别,又存在互补互动关系.国家法律主要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规范,而法治社会则是法治国家建设的基础. 法治社会并非简单地指以法管理社会或守法的社会,这只是法治社会的一部分内涵.法治社会是指全部社会生活的法治化,包括各社会组织的自主自治,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在法治轨道上运转,社会力量在法治范围内对国家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以及公民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都符合法治精神.建成法治社会,就是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以法律和社会规范、社会公德约束自己和他人,并监督国家权力在宪法和法律轨道上运行.  相似文献   
92.
“无直接利益相关者”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期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灭火器"与"减压阀"》一经推出就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引发网友热议。人民网、新华网、新浪网等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不少读者致电对这期专题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该选题把握了时代的脉搏,透过现象抓住了本质。近几年来,在某些地方出现了"无直接利益相关者"群体性事件,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作"无直接利益冲突",意思是指社会冲突的众多参与者与事件本身无关,而只是表达、发泄一种情绪。正因为弱势群体利益表达渠道的不通畅,话语权较小,才会转而通过"无直接利益冲突"来发泄不满。围绕着一种新的社会矛盾的出现,我们将延续上期策划话题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3.
一、基层问题的社会和经济意义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问题发生在基层?"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多少年来我们一直把这句话作为做好基层工作的座右铭。但是为什么问题还是屡屡发生?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真正把基层问题当作核心问题来抓,缺乏对基层意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4.
《学理论》2015,(26)
农民工子女是社会转型中出现的新群体,由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缺失、社区居民的污名化和排斥、社会支持网络的缺位与乏力等,农民工子女不良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容易出现和凸显,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又会影响他们的社区适应和社区融入。此研究以在某城中村的实践经历为基础,从能力建设、心理调适、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综合发展策略介入农民工子女的社会规范行为问题,社工在能力建设中发掘促进农民工子女行为改变的积极因素,在心理调适中强化他们改变的愿望和意识,在社会支持中巩固他们改变了的效果。这能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及自信心,顺利地融入社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5.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其中明确提出要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并部署了新形势下加强法治监督、确保宪法法律实施的重大任务。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治监督就是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确保法律文本真正变成社会规范和人们的行为规范。在此意义上,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是依法治国方略得到落实的根本保障。而法治监督  相似文献   
96.
软法是近年来由国际法学领域引入到国内法学领域的一个概念.引入软法可以突破现有的理论框架,以回应现实的法治需求.而软法自治、协商、合作的特殊功能则源于与公共治理诉求的契合,以公共治理为归依的分析,自然衍生出对软法的需求,并促成对基于广义法的未来法治的设想,即对软法发展取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7.
社会规范体系是指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维护社会秩序的基本手段。成都市社会规范体系建设主要包括社会法治规范、社会信用规范和公民素质提升等内容。目前,成都市社会法治规范建设已取得长足进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始试水,公民素质提升也正系统推进。成都的实践表明,社会规范体系建设应在继承传统道德规范的同时提高法律规范的地位,形成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并重的社会规范体系;要建立系统、完整的社会规范体系,形成对全体社会成员行为的闭环控制。同时,社会规范体系的调整力度和变异速度不应超出民众心理和经济社会的承受范围;社会规范体系必须注重其在现实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8.
刘盼  彭薇  方晶 《中国行政管理》2023,(10):109-120
本研究以环保政策倡导使用可循环餐具为切入点,通过三项基于在线问卷调查的行为实验考察了社会规范对环保领域公众政策遵从的助推效应,即社会规范是否以及如何提升可循环餐具使用意愿。实验一发现,描述性规范显著增强可循环餐具使用意愿,命令性规范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实验二结果显示,自然共情显著调节命令性规范对可循环餐具使用意愿的助推效应;实验三进一步发现,相较于动态描述性规范信息,静态描述性规范更能助推公众对可循环餐具的使用意愿。本研究通过考察社会规范对可循环餐具使用行为意愿的助推效应,揭示了社会规范助推公众政策遵从的过程和机制,基于助推的微观视角提供了公众政策遵从的解释框架,为优化政策干预效果提供实证支持与实践启发。  相似文献   
99.
社会规范的定位与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规范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着重分析了加强社会规范控制系统各种功能在建设现代文明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全新现代社会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00.
依法治国是依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普遍、稳定、明确的社会规范)而不是任何人格权威(权力者的威严甚至特权)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法律是公民行为和政府活动的最终导向;每个社会成员都受法律的保护和约束,任何人或任何组织包括政府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