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2篇
  免费   2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90篇
中国共产党   43篇
中国政治   192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1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大众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众保险公司)侵犯微软公司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法院认定,被告大众保险公司未经原告微软公司许可,商业使用相关微软软件,侵犯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被告应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微软公司包括合理费用在内的经济损失人民币217284元。  相似文献   
102.
专利权是一种绝对性较弱、客体不够确定的财产权。侵犯专利权行为的刑事制裁不符合专利权的性质,国际条约和其他国家与地区的立法也对其持审慎的态度。在我国,增设“侵犯专利权罪”存在诸多弊端,因此不应当设置该罪名。  相似文献   
103.
5月13日,就“番茄花园”系列软件侵犯著作权一案的民事赔偿部分,原告美国微软公司与被告在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达成和解协议,微软公司获赔300万元。  相似文献   
104.
大多数学者认为对侵犯赃物的行为人,对教唆犯,不作为犯不能进行正当防卫,本文对此提出了质疑.文中从占有的法律保护,教唆犯、不作为犯会造成紧迫的危险,而对其防卫能收到防卫的效果等方面作了论证,并根据教唆犯,不作为犯的特点,对其如何进行正当防卫进行了限制.  相似文献   
105.
刑法修正案(七)增设了侵犯个人信息罪,但因其是新罪名,学界对其研究刚刚起步,相关的司法解释尚未出台,因而,探讨该罪的犯罪构成及其与相关罪名界限,对于准确地理解立法精神,指导司法实践,均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是否存在"重大损失"在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认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有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明确"重大损失"的具体内涵和计算方法。通过对30份涉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判决书的分析可以发现,司法实务部门对于"重大损失"的认定较为混乱。因此,立法机关应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尽快明确"重大损失"的具体内涵和计算方法,采取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为主、以商业秘密的价值为辅的认定模式来认定"重大损失";同时还应防止将侵犯商业秘密罪泛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7.
福建省莆田市中级法院近日对全国首例网络文学侵权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涵江区法院一审判决,被告人姚国祥、刘开山以侵犯著作权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相似文献   
108.
《电子知识产权》2009,(9):10-10
8月18日.MPEG LA公司宣布。MPEG LA所管理专利的专利权人已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海尔集团和HAIM L.L.C.(合称“海尔”)侵犯涉及数字电视的专利权。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在法院审判涉及到的有关医疗损害赔偿的案件中。几乎所有的患方都提出了医院侵犯患者医疗知情同意权的诉讼请求,法院也作出了判决医院承担侵犯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的相关判例,医生在临床诊疗行为和告知的过程中,究竟哪些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哪些不用承担法律责任,一直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在我国,一直以来个人权利在公共利益面前必须让步,并且存在以公共利益为名大肆侵犯个人权利的情况。本文从个人权利的本质,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关系出发,论证对个人权利的保障乃最大之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不能侵犯个人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