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40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小的时候我们都唱过那首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童谣。这次到山西旅游,我放弃了黄河壶口瀑布等著名景点,特意脱团独自去了位于洪洞县城北二公里的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相似文献   
32.
饶秀峰 《台声》2011,(3):57-57
今年春节期间,我又一次收到吕传胜(吕秀莲胞兄)先生从宝岛台湾寄来的贺年卡,不由想起与吕先生相识、相知18年的往事,他6次率领宗亲回祖籍地福建省南靖县寻根谒祖的感人事迹立时再现眼前。  相似文献   
33.
本文通过对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的完颜氏女真人后裔进行的人类学调查,对其萨满教祭祖仪式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一支仅存5000多人的完颜氏女真人在这片土地上以“守陵人”的身份生活了800多年,他们仍旧传承着古老原始的萨满教,信奉“祀神为先,敬祖为大”,作者从古老的萨满教祭祖仪式人手,窥见女真人渴望人丁兴旺,祖宗保佑,使得子孙后代不忘本的情怀。  相似文献   
34.
祭祖是中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信仰行为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是构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思想因子。祭祖具有巨大的教化、凝聚和传播功能,是团结家族和民族的重要纽带,是维护宗亲秩序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发挥其积极的社会功能,为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服务。  相似文献   
35.
徐冶 《今日民族》2003,(1):31-34
~~彝族盛典——关于祭祖、祭龙和祭火的场面@徐治  相似文献   
36.
2008年8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偕夫人戴美玉带领国民党高层主管吴敦义、林益世、张菜恭等一行28人,到福建省进行为期3天的谒祖之旅。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常务副主任郑立中陪同祭祖活动。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黄小品、省政协主席梁琦萍等领导会见、宴请了吴伯雄一行。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全程陪同。  相似文献   
37.
祭祖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保留着自己的祭祖风俗。这种在中国社会里特别发展的文化,它具有的信仰和宗教方面的特征与意义,它的各种类型和复杂程式与活动,它对于国人及其文化的影响都很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38.
《政协天地》2012,(12):51-52
11月21日上午,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石壁祖地祭祖大典在宁化石壁隆重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15个客属社团,8000多名海内外乡贤回到石壁寻根谒祖,共同纪念客家先祖。全国政协原副主席杨汝岱、张克辉,三明市政协主席程立双等出席了祭祖大典。  相似文献   
3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王安石写春节的著名诗句,中国人大多耳熟能详。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初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随着近几十年中国社会的变迁,春节也在发生变化。但变的是什么?不变的又是什么?真是可圈可点,要理出头绪来,也不是三两句话的事情。  相似文献   
40.
章涟漪 《台声》2014,(5):20-26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一语道出了中华炎黄子孙在清明时节祭拜祖先、祈福祥和的美好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