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95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53篇
各国政治   64篇
工人农民   214篇
世界政治   219篇
外交国际关系   94篇
法律   2312篇
中国共产党   7577篇
中国政治   8054篇
政治理论   1774篇
综合类   260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264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149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1147篇
  2013年   1798篇
  2012年   2764篇
  2011年   2915篇
  2010年   2859篇
  2009年   2766篇
  2008年   2304篇
  2007年   1430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799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337篇
  2002年   405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宗教与科学     
从现象上看,宗教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宗教强调的是对神的盲目信仰,以幻想的形式反映现实世界;科学强调的是真理,是对客观世界的本身的规律性的认识,它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相通的地方。但宗教和科学在发展过程中,既互相排斥、互相斗争,又互相联系、互相包容,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和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的基本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和发展。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必须深入研究、分析这一科学理论产生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3.
114.
本文介绍了离子迁移谱仪的原理及其应用,特别对离子迁移谱仪作为现场炸药或毒品探测器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5.
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气势恢宏,内涵丰富,意义重大。《讲话》站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高度,准确地把握中国和世界形势的脉博,全面地总结了党的80年光辉历程和基本经验,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阐明了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任务和奋斗目标,是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讲话》对于我们党史工作者而言,更加亲切,是推动党史工作前进的科学指南。江泽民同志的讲话,深刻地揭示了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地预见了新世纪的光明前景江泽民同志…  相似文献   
116.
以往哲学教科书将哲学理解为关于世界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的知识体系 ,不仅混淆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 ,而且也误解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事实上 ,哲学是出于关心人而关心世界的。哲学对世界的领导 ,目的在于对人的理解。所以 ,哲学的真正主题是人。这正是哲学与科学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真实奥秘。  相似文献   
117.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上,有权威人士指出,完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任重而道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社保体系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相似文献   
118.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应有之意。实现安全发展目标,官兵是主体,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只有着力提高各级干部领导部队安全发展的能力,才能确保部队安全稳定。从当前干部队伍现状看,应着重提高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9.
海南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勾画了我省2007年政府工作的思路,其中,“求特”成为《报告》的一个重要特色,彰显改革创新的特区精神和科学发展的战略思想。解读《报告》,求“特”之举体现在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0.
康兰波 《求实》2007,1(3):22-25
针对我国哲学在当代创新中存在的知性化倾向,提出哲学精神是哲学创新的灵魂和动力。哲学精神是人类精神的最精致表达,是对科学精神的超越,以科学精神取代哲学精神是当代哲学被知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作为永葆“爱智慧”风范的精神品格,哲学精神主要包括追求纯粹、反思批判、高扬自由等内容。哲学的创新就在于哲学精神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