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36篇
中国共产党   47篇
中国政治   74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恐怕历来都是野心家不二的信条。在这方面.见诸史册,且广为人知的,莫过于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所载的赵高所为:“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  相似文献   
42.
张预 《法制博览》2009,(1):76-78
张良的祖先是韩国人。秦国灭掉韩国后,张良变卖家产寻求刺客,想刺杀秦始皇,为韩国报仇。后来,张良找到一个大力士,为他制作了一百二十斤的铁锤。秦始皇东游之时,  相似文献   
43.
徐州,古称彭城,相传是彭祖的故乡,是一座有几千年历史的美丽古城。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绕城而过,京杭、陇海两条铁路大动脉交汇于此。徐州四周多岗岭,地势十分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有记载的四千多年漫长历史长河中,发生在徐州的较大型战役就有两百多次。  相似文献   
44.
文登学     
文登,得名于城东之文登山,现简称文山。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故老相传,秦始皇东巡,召集文人登此山,论功颂德,因名。”文登一出场,便与文人、诗文扯上了关系。北齐天统四年(公元568年),文登置县建城,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升县为州,谓登州,《隋唐演义》中秦琼大闹登州府的故事大概发生在这里。州治后来移于牟平、蓬莱等地,不过北宋苏轼在登州知府任上所写诗句“东鲁遗风至今在,十万人家读书声”,道的却是文登民风。所谓东鲁遗风,是指汉代大儒郑玄曾在文登城西15里的长学山阳开院讲课,邑人读书求学由此蔚然成风。此事有明崇祯六年碑为证:“山名长学,盖先代郑司农设教处,《后汉书·郑玄传》‘客耕东莱’,即此地。”  相似文献   
45.
薄茹 《北京观察》2006,(5):36-39
我国的世界遗产现状再认识【背景】1985年,我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7年,中国提名的长城、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和泰山等6项遗产首次被世界遗产委员会通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91年,在缔约国第11次大会上,中国首次  相似文献   
46.
王红旗  诸慧菁 《小康》2004,(3):65-67
兵员的炊事、宿营、兵器等辎重,哪一方能足量保障供应,哪一方就能保持旺盛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47.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一些人为了攫取蝇头小利竟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竟然打起了“爱国主义教育”的旗号。  相似文献   
48.
党老师走了     
商子雍 《同舟共进》2008,(12):62-62
去四川成都呆了几天,主要目的是看三星堆出土的文物,顺便也去了都江堰、武侯祠……24日刚回到西安,就接到摄影家柏雨果的电话,要我去他那里商量赴俄罗斯旅游的事儿。于是第二天跑到沣峪口,和一帮子朋友聊天、吃农家乐,回到家已经是晚上9点多。刚刚坐到沙发上伸伸腿儿。电话铃就响了,是书法家马治权打来的,张口便问:这几天去哪儿了?紧接着就告诉我:党治国老师去世了……  相似文献   
49.
王湛 《今日广西》2008,(1):67-67
当代古琴大师李祥霆说“古琴是中国民族音乐里的长城、故宫、兵马俑”。汉代的恒谭在《新论》中说“八音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由此可见,古琴在整个民族音乐中的地位及影响力。正是古琴的这种不可替代的地位及源远流长的文化,2003年11月,古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第二批“人类口述及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50.
近日,热播剧《大秦赋》低分下线,让这部号称史诗巨制的历史长篇电视剧尴尬收场。事实证明,给历史加上“滤镜”,给皇帝加上“美颜”,偏离了基本的价值标准和道德标准,不仅讨不到观众的好,反而会丢失历史剧应有的品质和水准。有人评价,《大秦赋》的口碑高开低走,像极了秦朝赫然崛起却在短短15年后轰然崩塌的命运。古往今来,无数人回溯这段历史,总结这个短命王朝的深刻教训,以警醒时人。是开创大一统基业的“千古一帝”,还是把大秦帝国推向毁灭的“罪魁祸首”,秦始皇最具极端色彩的两个符号已被评述了两千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