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89篇
  免费   682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245篇
工人农民   123篇
世界政治   5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87篇
法律   10222篇
中国共产党   1692篇
中国政治   5445篇
政治理论   910篇
综合类   3725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347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359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427篇
  2015年   781篇
  2014年   1741篇
  2013年   1452篇
  2012年   1741篇
  2011年   1967篇
  2010年   1609篇
  2009年   1863篇
  2008年   1866篇
  2007年   1265篇
  2006年   1215篇
  2005年   1036篇
  2004年   839篇
  2003年   786篇
  2002年   768篇
  2001年   572篇
  2000年   448篇
  1999年   158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社会已进入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就成为群众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论及行为的非理性化倾向也日益凸显,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突发性事件"时有发生,这势必会对社会秩序产生不良的影响。网络公民文化是公民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它不仅是网络民主有序化发展的文化支撑,也是我国法治秩序建设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802.
左卫民 《证据科学》2016,(3):275-276
关于“审判中心与证据法的发展”这个题目,我的看法是:审判中心及其所可能引发的程序结构变迁为证据法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空间或者说新的推动力,但这其中也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就审判中心主义即证据法发展的空间或推动力而言,我觉得我们还处于想象之中。现在我们对审判中心主义的基本意涵和实现路径还有争议,中央与地方、地方与地方之间、学界和实务部门对此尚未达成共识。一个明显的表征就是:围绕审判中心主义所进行的地方性试点改革也呈现出较大差异,尤其是涉及到一些具体的、技术性的程序规则和证据规范就更是如此。甚至包括最早推进庭审实质化试点改革的成都中院,大家都还在继续探讨而根本没有对此作普遍推广。前段时间笔者参加了一个司法改革研讨会,有领导明确表示:“怎么搞审判中心主义,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实际上各家都还有不同意见。至于怎么做,也是不成熟的。”既然在如何理解和推行审判中心主义这个逻辑前提上都有不同意见,很明显我们探讨证据法应如何发展的时机还不太成熟。所以,我认为这个题目至今仍处于发挥主观想象力这样一个阶段。就此而言,学术界和实务界仍然需要围绕何为审判中心主义,如何实现审判中心这一命题上进行深入的对话与探讨,以期在这个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厘清我国证据法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803.
党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文件中提出对"行政强制措施实行司法监督"。这里作为检察监督对象的"行政强制措施",不能仅限于行政强制法的范围,而应该更为宽泛,不仅包括适用于行政强制法的,还应该包括一些特殊情形以及与行政强制措施较为相似的行政强制执行行为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行政强制措施要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各异的检察监督方式,以完善的制度把公民人身权、财产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804.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0):13-13
梁漱溟先生在当下是颇受尊重的。我以为,这份尊重多少和他当面顶撞过毛泽东有些关系。他们二位交锋的缘起与怎么看待和处理农村问题有关,但高潮部分却跟小孩子拌嘴没啥两样了,梁后来的说法是"意气用事"。梁漱溟谈农村,当然是有资格的,他是最早期的"乡建派"的代表人物。但不能不承认的是,与预期相比,他搞的乡建试验并无什么成效,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也有人说,是日本入侵打断了  相似文献   
805.
赵真 《政法论坛》2012,(3):155-163
毫无疑问,"纯粹法理论"为"世纪法学家"凯尔森(Hans Kelsen)赢得了更多的学术声誉。对此,阿列克西(Robert Alexy)的评价并不夸张:如此敏锐地捕捉到法的规范性问题,历史上无人能出其右[1]。除了两版《纯粹法理论》,国家理论、民主理论以及宪法法院作为"宪法守护者"的制度设计,同样是凯尔  相似文献   
806.
为了进一步推进安全生产,农一师电力公司阿拉尔供电所客服中心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安全生产月"期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一是通过各种形式,营造出安全和谐的工作、生活氛围。二是组织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安全法规,参加阿拉尔市安全月宣传咨询日活动。三是把开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07.
《中国保安》2012,(10):51-5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保安队伍的管理工作,保障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搞好来访人员接待和病人及家属车辆出入登记的管理,保安员执勤有所依据,当好医院卫士,确保医院人员、财产、治安、消防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相似文献   
808.
重视人内心的儒家化法律传统,重教化轻报应德主刑辅的法理念,以及重视国家轻视个人的义务本位的法权观,是形成我国刑法主观主义的法律文化根源。现今刑法学界所说的刑法主观主义,是传统刑法文化与主观主义之合体。刑法主观主义在当下体现为对主观罪过过于依赖、对人身危险性过于关注,以及犯罪特殊形态认定中的主观倾向。刑法主观主义对我国刑事法治具有重大危害,它导致定罪量刑随意出入人罪,使得刑事规则主义的生成颇为困难,并且冲淡了客观行为的定型意义,由此出现了一些影响极坏的冤假错案。要想减少并消除刑法主观主义的危害,必须把与中国传统刑法文化相融合的主观主义逐出刑法领域,取而代之的应是刑法客观主义。  相似文献   
809.
武建敏 《河北法学》2012,30(7):23-30
法文化的价值问题属于“法统”范畴,它是任何时代的法文化必然具备的一个核心问题.当代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研究当代法文化之价值问题的一个理论前提,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可以解读出与法文化的价值问题息息相关的概念组合,这就是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当代法文化之“法统”既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国家主义,而必然是个人与国家的有机统一,但要统一于具体语境之中,就需要引入实践智慧的概念.当代法文化的“法统”所依据的理性基础是关系理性,这种理性形态在传统中国法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都有良好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810.
书讯     
《法林问道》作者:谢晖定价:29元出版:2012年6月本书是以随笔的形式、以法律为视角对制度之理、法治之德、时政之论、为学之道和民间之法的正视与反思,与《法林望道》《法林宁道》构成了作者编著的"法林三部曲"。《法官能为民主做什么》作者:斯蒂芬·布雷耶(美国)译者:何帆定价:45元出版:2012年6月作者是美国最高法院的现任大法官。这本书以最坦诚、直率的态度讨论了法官能够为民主作出的贡献。说常识,写给每位普通公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