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6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1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3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周显春 《学习月刊》2010,(24):91-91
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很少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运用和实践。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法适宜于结构化程序设计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合作探究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  相似文献   
12.
被害人救助作为西方被害人保护制度的产物,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理论认可到实践探索的阶段。自2004年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初次探索至今已有十年的时间,在近十年的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救助制度得以不断成熟完善,实现了司法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弥补损失,防止被害人向加害人转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但是应该看到,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该制度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例如适用范围过窄、程序设计不尽合理等等,这些问题亟需加以探讨并解决,此即本文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递归调用问题是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点与难点内容。为了解决在学习递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理解介绍递归的概念及内部实现机制;(2)掌握递归需符合的条件和应遵守的规则;(3)掌握递归程序的编写过程。  相似文献   
14.
被害人救助作为西方被害人保护制度的产物,在我国经历了一个从理论认可到实践探索的阶段。20世纪90年代被害人救助的相关理论被我国学者所关注,到了本世纪初,在中央有关政策的鼓励下,各地开始被害人救助的试点工作。实践中,被害人救助制度被赋予了司法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弥补损失,防止被害人向加害人转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但是,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目标价值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亟需加以探讨,此即本文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5.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而产生的教学法,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在化学、物理、医学等学科上成功应用,本文作者根据自身教学情况,结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存在的情况,利用项目教学法,找出在Ⅶ程序设计课程中,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计出项目教学法中整个项目过程、以及质量控制、学习环境、辅助资源建设及小组协作、沟通方面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关保英 《政法论坛》2014,(3):125-133
行政诉讼庭前和解,是在行政诉讼中通过和解使原告和被告之间的纠纷在进入庭审之前就已经被化解的一个制度设计,其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尽管该制度某种意义上有规避法律之嫌,也曾引起学界诸多质疑,但从行政诉讼将纠纷解决作为最高价值、从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平等性、从行政诉讼成本控制、从当事人享有处分权等角度分析,仍然有其正当理由和理论支撑。为了规范该制度的运行,必须在时间节点、提起人、决定权、主持人和裁判方式等环节予以特殊框定。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精神卫生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在病历资料中如实记录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治疗措施、用药情况、实施约束、隔离措施等内容,并如实告知患者或者其监护人。患者及其监护人可以查阅、复制病历资料;但是,患者查阅、复制病历资料可能对其治疗产生不利影响的除外。病历资料保存期限不得少于30年。  相似文献   
18.
19.
程云 《人事天地》2007,(8):19-19
梁建章一直是个“前卫”、“领先”的人物。1983年,当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不知道电脑为何物时,13岁的梁建章已经学会了自己开发程序,用电脑辅助写诗,还拿了一个全国第一届电脑程序设计大赛的金奖。  相似文献   
20.
秘密侦查由于突出工具理性色彩,易对公民权益造成侵害。在分析秘密侦查特征理论和现实悖论基础上,我们应该从隐蔽性、从属性和程序性三方面对其进行规制,以求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