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3篇
  免费   7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0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45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41.
一.从劳动力移民到小农移民 马来半岛的橡胶园日本工人数量1917年达到最多后便趋于减少,20年代初期便消失了,因此可以认为1918年以后没有新的劳动力移民前往马来亚。这恰好是欧洲产品(主要是英国产品)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没有进入马来亚市场,煤、棉织品和棉制品、火柴、醋酸(橡胶加工用)等从日本进口飞速增加的时期。  相似文献   
142.
左凤荣 《西伯利亚研究》2008,35(5):90-92,94
陆南泉教授的新著《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从列宁到普京)》的封面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克里姆林宫图案上方列宁和普京相像而又背对背的头像会让人联想起许多:在上个世纪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俄国诞生了一个新的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权,一批年轻有为的领袖们走上了政治舞台,当时列宁只有47岁,  相似文献   
143.
今年2月17日,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成为世界上“第193个国家”。科索沃是塞尔维亚南部的一个自治省。从公元6世纪开始,多个民族在这块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进进出出。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科索沃经常与混乱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4.
萨苏 《法制博览》2011,(11):30-32
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有一次鲜为人知的军事行动,那就是北洋军阀政府的出兵外蒙和西伯利亚。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苏俄一片混乱,十月革命后,红军节节胜利,俄罗斯远东领土落入无政府状态,原来由俄国支持的外蒙古独立势力也顿失重心。中国北洋政府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一方面派遣徐树铮将军出兵西北,伺机收复外蒙古,一方面于1918年决定出兵俄国西伯利亚,参加联合干涉军,屏护三江,并进一步设法收复东北失地。  相似文献   
145.
第四次《日俄密约》签订于1916年7月。此前日俄间已有了三次“密约”,双方对各自的利益和诉求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划分和表述,按说暂时已无再次签约的必要。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远东的注意,从而给日本提供了一个单独活动的政治舞台。而这种状况,尤其引起了俄国的高度戒心。  相似文献   
146.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取消列强某些特权的主张及废除"二十一条"的要求均被无理拒绝,最后和会竟将原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由日本接管。而北京政府却屈服于列强的压力,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学校  相似文献   
147.
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的领袖大国——美、苏、中、英,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最大的赢家。如美国由此成为西方世界的领袖,并借机推行“马歇尔计划”,使西欧无可争议的服从美国的领导地位。还顺延了美国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传统”,大发战争财,扩张了领土(如将关岛收入囊中)  相似文献   
148.
《新东方》2004,(11):24-2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著名德首相俾斯麦与国王威廉一世是一对有名的搭档。有一天,威廉一世回到后宫中,气得乱砸东西、摔茶杯,连一些珍贵器皿也都砸坏了。 皇后问他:"你又受那个老头的气  相似文献   
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凭借强大经济实力成为西半球霸主,进而依靠战争手段推行海外扩张战略,矛头指向亚洲。100多年来,美国至少挑起81次战争,其中1898—1919年间约40次,1920-1941年间约19次,1945-2003年间,有22次,包括目前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军事分析家们认为,纵观美国发动的历次战争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美国有黩武  相似文献   
150.
既有理性主义战争成因理论认为围绕战争的预期效用计算主导着国家冲突行为的选择。将沉没成本和各类既往互动经历纳入效用计算在上述理论路径下被视为非理性行为。这种理论偏见限制了理性主义战争成因理论的解释力。事实上,对于物质和时间沉没成本的关注导致了国家行为体互动时呈现极端的相对收益敏感。为规避特定一方的相对物质收益或时间优势过度累积而使冲突双方实力失衡,自认为处于损失框架下的国家不时地采取无法被对方所接受的回溯性求偿行为,进而使冲突双方的和解方案交集被极大限缩;加之求偿国与被求偿国判断对方所持决策框架时产生的认知落差,冲突双方的风险承担意愿随之增加,同时双方也高估对方的敌意而低估对方的冲突决心,冲突升级为战争的可能性因而增加。2022年的乌克兰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军事动员竞赛可以分别论证两类典型的回溯性求偿行为——围绕物质利益争夺展开的受害者—加害者战略互动和为争夺时间优势而被迫采取的后发先至策略——对国际战争的诱发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